中医古籍
  • 养生楷模白居易

    摘自《上海中医药报》唐代的著名大诗人白居易,在当时的医学水平和卫生条件下,竟享有75岁的高寿是极不容易的,故后人称白居易为修性养生的楷模。

    白居易生逢乱世,命运坎坷。青年时代,因家境贫困而长期流浪。步入仕途后,又因得罪权贵而数度遭贬,以致年方四十就发白齿落,未老先衰。但是由于他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始终都保持淡泊名利与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欣赏到许多关于保健养生的经验,其中不乏可资参考借鉴的精警之言,读来饶有兴味。

    衰老是生物的自然规律,谁也不能例外,老年病接因而来,眼视力下降,这对一位诗人来说,该是多么痛苦的事。可是白居易面对现实,设法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静心修养,以获取精神上的补偿。他在《眼暗》一诗中写道:“……夜昏乍似灯将灭,朝暗长疑镜未磨。千药万药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这是何等豁达的心胸,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人往往在逆境中难以解脱自己;精神上的折磨对人摧残最大,白居易善于让自己的思维从困境中走出来,同样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白居易能用哲学的观点去认识老年,分析老年,正确地对待老年认为人生是个很自然的过程,不要为生生死所羁绊,应坦然处之。他在《逸老》诗中写道:“白日浸浸下,青天高浩浩。人生在其中,适时即为好。”他的观点是自然规律应该自觉顺应,他还将一生中的少壮与衰老,比作一天中的劳与逸,人累了就必须休息,把休息也当成为一种享受,衰老既然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注意保养才是,正如他在诗中写的“劳我以少壮,息我以衰老”,“顺之多吉寿,违之多凶夭”。

    白居易的精神养生法给世人有许多启迪。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关系极大,知足则乐,不知足则不能全生,能招致疾患灾祸,这种观念无疑义。在《白香山集》里,诗人坦陈自己知足常乐的心境:“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虑,我今婚嫁毕。心安不转移,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鞍马多,不能骑两匹。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他被贬杭州后,虽然失意于官场,但却寄情于山水,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并轻松吟出:“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如我是何人”的千古绝唱。在那湛蓝清澈的山水之间,他的心就像是悠然飘浮的白云:闲情雅兴之中,看着晶莹碧纯的泉水,自己也觉得心静如水,超然脱俗了。诗人陶醉在这迷人的景色中是多么恬然自得,诗人保持着这种富有朝气的生活方式,足以垂范后世。(郝家耕)

更多中药材
  • 其实也就是我们说到了男子到了五八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肾气不足的表现,那么这种表现会在哪里呢?一个就是我们说的掉头发,那么再一个就是牙齿松动,那么这都是可以提示肾气不足,肾精亏虚了。所以很多40岁以上的男性朋友都非常注重养生,如果你也到......
  • 其实刚才我们说的这种情况的患者有很多,在中医临床上也很常见,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男,32岁,自述脖子疼,肩膀疼,后背也疼,总是感觉有些怕冷,肌肉的僵紧不适,尤其是在身体活动的时候,比如说扭头,转动身体,打喷嚏,弯腰,甚至咳嗽的时候,......
  • 那么在中医看来,这种胸背的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医将其归为胸痹的范畴。那么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提出了胸痹的病名,和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那么就包括像心绞痛啊,心肌梗死,关系是密切的。从中医的病机来看胸痹,那我们从......
  • 总有一些人既有神疲乏力,气短,爱感冒的临床表现,又有头晕耳鸣,脱发,失眠多梦,女性可见月经量少这样的血虚之象。这种临床表现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血不足了,那怎么来治疗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气血两虚的治疗其实就是我们这儿提到的气血双......
  • 痰湿体质发生多是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的脏腑功能失调,这种脏腑多则之于我们常说的肺,脾,肾和三焦了。这种情况下所见的临床表现多见于神疲、乏力、体重、头重如裹、舌体胖大,苔白厚腻。那么下面我就要给大家讲一讲常见的几种痰湿体质的问题了。那么哪几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