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教你几招选菜方法可少“服毒”

    捕鱼打猎,原始人的饮食主要是兽肉;后来,农业兴起了,家庭养殖也出现了,餐桌上的主食是粮食,副食是菜和肉;再后来,人类啥都敢吃了,猛兽如熊、毒物如蛇、异类如老鼠、近亲如猴;到了现在,大家又啥都不敢吃了,福寿螺出现寄生虫、红心咸鸭蛋藏着苏丹红、多宝鱼又发现残留药物……食物含毒,真是不敢往嘴里送啊。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虽然有些菜含毒,这饭却是不能忌的,那就想点儿办法让吃的东西安全些吧。

    实例:上色茄子吃得过敏前两天

    董先生在早市买了1公斤紫茄子,从外观上看,茄子颜色喜人,个个“挺拔”。董先生洗菜时,没搓上两下,却发现双手沾满了紫色,原来是茄子掉色了。董先生这才知道,自己受骗了,商贩在这些还没成熟的茄子上刷了一层色素。董先生用刮皮刀把茄子的皮剥掉,然后放进锅里烹饪。第二天一大早,董先生感觉浑身不舒服,不但脑袋昏沉,而且喉头水肿。他来到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看病,急症科主任王兵检查确诊,是服用不明物质导致的急性过敏,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上色茄子。沈阳军区总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林小平表示,很多农贸市场上都有过于鲜艳的蔬菜,例如豆绿色的粉丝、红黄色的鲜虾片、绿色的豌豆、紫色的花生米,这些美丽的色彩都是生产者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色素。食用色素有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之分。试验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的色素可引起过敏症,如哮喘、喉头水肿、鼻炎、荨麻疹、皮肤瘙痒以及神经性头痛等症状。某些人工合成的色素作用到人的神经,会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一系列的多动症状。

    提示:

    买菜看形状闻味不买颜色异常的蔬菜

    新鲜蔬菜不是颜色越鲜艳越浓越好,如购买樱桃萝卜时要检查萝卜是否掉色;干豆角的颜色太鲜艳也不好。不买形状异常的蔬菜。不新鲜的蔬菜有萎蔫、干枯、损伤、扭曲病变等异常形态;有的蔬菜由于使用了激素物质,会长成畸形。不买异常气味的蔬菜。不法商贩为了使有些蔬菜更好看,用化学药剂进行浸泡,如硫、硝等,这些物质有异味,而且不容易被冲洗掉。

    实例:黄姑鱼染色变“黄花鱼”

    上个周末,王女士在沈阳某超市买黄花鱼,看上去,颜色偏黄、个头大的黄花鱼特别抢眼。王女士买了4条这样的黄花鱼,结果鱼放在水里后掉色了。业内人士解释说,这种“黄花鱼”是由价格便宜的黄姑鱼通过工业色素或是食用色素“化妆”成的,色素经过高温烹调后会对人体产生很多危害。

    提示:

    买鱼不要溜光的在九路海鲜市场经营多年海鲜的赵先生说,刚用孔雀石绿溶液泡过的鱼用肉眼就可以分辨,首先看鱼身上有没有掉鳞的地方,如果有,看上面有没有上色。受过伤的鱼在大浓度孔雀石绿溶液浸泡后表面有点儿发绿;然后看鱼鳍的颜色,如果不是灰白色,那么这条鱼也可能经过孔雀石绿的浸泡;另外鱼身上如果色泽很亮,也不要购买。黄花鱼的产地不同,颜色也不尽相同,从浅黄到深黄都有。辨别黄花鱼的方法就是用水浸泡。如果浸泡掉色的黄花鱼是假的,不掉色的黄花鱼才是正宗的。

    实例:羊肉锅涮出阿托品

    11月9日中午,沈阳市72岁的杨大爷和老伴买了羊肉和蘑菇回家涮火锅吃,刚吃完并没有感觉异常。下午5点多,老两口开始觉得手脚发麻,舌头发麻,精神恍惚,看东西双影,无法排尿,甚至还出现“精神错乱”。医生检查发现,杨大爷老两口的尿液中有阿托品成分,老两口中了这种药的毒。

    提示:

    买肉挑不粘手的购买猪肉

    首先看有没有检验检疫合格证或章;其次看肉色,色泽特别淡而且表面潮湿、弹性很差的,极有可能是注水肉。鲜猪肉皮呈乳白色,脂肪洁白而且有光泽。肌肉呈均匀红色,表面微干或稍湿,但不粘手,弹性好,指压凹陷立即复原。牛肉色泽淡红或深红,切面有光泽,质地坚实,有韧性。羊肉肉质色泽淡红,肌肉发散,肉不粘手,质地坚实。

更多中药材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