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肝炎患者应有的正确用药心理

    肝病至今尚无特效药物,病毒性肝炎都是一种自限性的自愈性疾病,故急性病毒性肝炎只需适当的对症治疗,除重型外,大多数会自愈康复,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则自愈过程漫长,至少有1/3左右会发展至肝硬化,而能够帮助其自愈过程的有效药物,国内外公认的目前还是干扰素。在临床上“保肝药物”却异常之多,希望大家不能只看“药物说明书”真正有效的药物实在很少,不少病人追求新药,喜欢多用药,不重视食补而强调药补,转氨酶轻度升高非要用药,这是错误的认识,甚至连不少医务人员也存在这种不正确的看法,必须逐步纠正。

    (1)偏听偏信目前肝炎发病率仍高,对其研究正在逐渐深入,不断地推出治疗新药。每一种药物问世,都介绍其有效率多高,有的竟达95%以上,就给病人造成错觉。有效率是包括治愈、好转或进步等不同疗效级别的总和,故有效率高的不一定治愈率高。新药刚用于临床,尚未经过长期观察了解其远期反应;当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其中必然有部分淘汰。故一味地偏信新药是不明智的。

    (2)滥用补药肝炎病人不宜盲目过量的应用补药。中医认为急性肝炎是湿热为主,佐以利湿。而慢性肝炎为余邪未清,治疗上先去其邪,后扶其正。各型用药不一样,若不分青红皂白地应用补药,反会加重肝脏的负担,适得其反。

    (3)崇拜静脉用药多年来人们形成一种错觉,认为静脉补液病情好得快。这对一些急症、重症病例因为不能进食,是完全需要的,但对轻症病例或康复期病人,却并非合适。因为凡是给药都要加入葡萄糖液中输入,糖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内进行,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发生病变,常会引起糖代谢异常,过多的静脉给糖会加重肝脏、胰脏的负担,甚至引起糖尿病。故我们主张进入恢复期后,通过口服及调节饮食增加营养,同样会达到治疗目的。

    (4)喜多用药许多肝炎病人久治不愈,错误的认为多吃药会对病的康复有好处,故一次服药多达十几种,这是很有害的。目前治疗肝炎药物五花八门,均不是特效药,如果许多药物同时进食,可引起药物性胃炎。吸收进入肝脏,则会增加肝脏负担,对疾病恢复不利。故用药要根据病情具体分析,适当选择1-2种已足够有余。

    (5)追求贵药不少病人误认为价格贵的药物就是好药,看病时许多病人自己乱点药,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药品也是商品的一种,在我们国家药品定价不是以疗效而论,而是与药材来源、制造工艺流程有关。如过去治疗肝昏迷有时用安宫牛黄丸,疗效很差,但药价很贵;近年来改用廉价的六合氨基酸却收到很好作用。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病,就地取材应用一些一般药品即能达到治疗目的,这对国家及个人都是有益的。

    (6)长期服药肝炎病人出院后绝不应长期服多种药物。对急性肝炎恢复期,适当服一些维生素类,一般经过2-3个月就可以康复。对慢性肝炎要根据病情及肝功能状况,适当调整药物。如服联苯双酯使转氨酶正常,千万不能骤停,要逐渐减量,维持肝功能正常半年后停药,否则转氨酶会再度升高。慢性肝炎一般服1-2种药为宜,切忌长期服药,否则会加重肝脏负担。

更多中药材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编者按:膏方又称膏滋,系指药材反复煎煮,去渣浓缩后加辅料制成的半流体或固体制剂,是中医的传统剂型。随着近年来膏方热的广泛兴起,膏方在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凸显出来。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院长、河南省首届名中医庞国明教授就......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中麦门冬汤方证条文说:“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麦门冬汤方:麦门冬七升,半夏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三合,大枣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
  • 蒋玉清 安徽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李某,女,68岁。2011年4月15日初诊。患者自诉胃热明显,脸红发热,纳可,心烦,汗出恶风,大便6日未解,易困,疲倦无力,舌红苔白干,脉数。辨证为太阳阳明合病,治以两解二阳。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晒......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储菊花,女,74岁,2011年8月12日初诊。晨起即感右侧手足麻木,肌肤不仁,口眼歪邪,口角流涎,继之见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关节酸痛,卧床不起,舌苔薄白,脉象弦细。证由血虚气弱,络脉空虚,腠理不固,风邪乘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