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自拟方治湿疹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

    湿疹是一种变态性疾病,临床比较多见。中医学文献中虽无湿疹之名,但对有些疾病的记载与湿疹相符合,如“奶癣”、“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等。其发生多与体质因素有关。或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蕴;或素患他病,如肾炎、肝炎、溃疡病、习惯性便秘,日久耗伤阴血,或在此基础上过食荤腥发物;或因接触剌激物(动物、植物、化学原料等过敏物质);或外感风寒而诱发。

    本病根据年龄分为成人湿疹与婴儿湿疹,根椐病程则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湿疹。一般急性者根椐湿与热的偏盛分治,或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或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亚急性者治以清热凉血,健脾利湿。慢性湿疹者治以健脾利湿,养血润肤。但治疗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笔者自拟香薷天竺黄饮治疗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偏热型收效甚捷。

    方剂组成 香茹12克,天竺黄10克,蝉蜕10克,杭白菊10克,防风8克,黄芪15克,银花15克,丹皮12克,玄参12克,水牛角15克,石决明10克,陈皮6克。

    功能 宣发透郁,凉血解毒,熄风止痒。

    加减 发于上部者,加桑叶、野菊花、银花;发于中部者加龙胆草、黄芩;发于下部者加车前草、泽泻;伴有青筋暴露者加泽兰、赤芍、川牛膝;瘙痒甚者加白鲜皮、地肤子;红热甚者,重用生地、赤芍、丹皮。

    病案举例

    储成宗,男,45岁。2005年6月2日初诊。患湿疹4年,逢冬季消退,至春季辄发。每发不能外出劳动,痛苦非常。内服药物或用药外洗患处效果均不佳。诊见面部及两手前臂、大腿部满布鲜红色红斑、丘疹,但无水泡,水肿明显,瘙痒甚剧,灼热感明显,兼有口渴,便干,舌质淡,苔薄白,脉缓。证属脾失健运,湿热内蕴,外感风湿热。治以清透湿热,凉血解毒,熄风止痒,益气御风。处方:香薷12克,天竺黄、蝉蜕、杭白菊、丹皮各10克,防风8克,生地20克,黄芪、银花、玄参各15克,水牛角丝20克,石决明10克,陈皮7克。7剂,水煎服。服药3剂,疹消痒平。服7剂基本痊愈。后以上方稍有出入续服5剂,顽症治愈。

    按:风寒或风热闭郁玄府,汗液闭蒙,故聚郁为毒,发疹发痒。香薷为透汗祛郁之第一要药。张山雷云:“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本草正义》)天竺黄凉痰开窍,得香薷之达,无络不通,涤痰而疏络,蝉蜕、杭菊、熄风止痒,兼透风热;生地、玄参、丹皮、水牛角凉血解毒;石决明平肝潜阳熄风;防风屏风御风;陈皮和胃制生地、玄参之腻。值得一提的是香薷、天竺黄二味,香薷透汗祛郁毒,外开汗孔而逐寇;天竺黄涤痰而疏络,内疏万络而揖盗,为治疮的对之剂。

更多中药材
  • 今天来和大家说一说,中医上讲望而知之谓之神,望面色,望形体,望舌苔,望舌质,舌下络脉可以帮助中医对患者进行辨证,我们说舌为心之苗窍,这就说明通过舌相可以看出心脏的一些病态反应,特别是舌下的青筋,可以反映心血管淤堵的这样一个苗头。通常来说,正......
  • 身体健康的人,舌头红润有光泽,舌苔表面的光滑无异常,但是如果舌头中间出现了裂痕,而且久久不会消失,这说明咱们的身体可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要引起一定的重视。那么舌头有裂纹究竟有哪些原因呢?第一,阴虚血亏,身体内血热内盛,舌面就会出现萎缩,并且......
  • 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方子。枳术汤出自东汉大医张仲景《金匮要略》,该方由枳实、白术两味中药组成。枳实味苦,心酸,性温,归脾胃大肠经,苦难能降,是往下走的,刚好把上冲的那股气儿给降下来。我们常说脾虚生痰湿,气滞也会生痰,而且气滞的痰容易卡在咽喉,枳......
  • 第一消化不良,脾胃虚弱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消化不良,我们都知道胃主受纳脾主运化的,脾和胃不能很好的工作,那么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胃脘不适等症状。第二排便不畅,通常来讲,如果你脾胃虚弱了,那么下边就会出现两种状态,第一种呢,就是大便溏薄,甚至叫做......
  •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调节饮食,这是最不花钱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用药期间干锅烧烤,路边摊小吃,烟酒辛辣,通通需要忌口,平时啊,可以选择一些既清淡又有营养的容易消化的食物。第二,就是需要调节情志,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一些事情,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