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抗脑缺血新药研究又有新进展产业动态

    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病死原因之一,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在我国,脑血管病是继恶性肿瘤后的笫二位死因。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冯亦璞、杨靖华等教授与北京协和医院在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创新药消旋丁基苯酞(简称dl-NBP,商品名为恩必普)后,近日又将dl-NBP拆分为的左旋丁基苯酞(l-NBP)和右旋丁基苯酞(d-NBP),发现l-NBP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效用更强。这是记者从日前在广西南宁市召开的国际传统药物学大会上获悉的。

    据专家介绍,临床前研究发现dl-NBP对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是安全和有效的。NBP可阻断缺血性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具有较强的抗脑缺血作用。dl-NBP独特的作用机理表现在多靶点起作用,它能同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的形成,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凋亡,抑制谷氨酸过量释放,抑制细胞内钙,抗氧化损伤,抑制炎症反应等,重构脑缺血区微循环、减少脑梗塞体积,挽救半暗带。

    针对dl-NBP是手性化合物特点,专家将拆分后的左旋丁基苯酞(l-NBP)和右旋丁基苯酞(d-NBP)进行了对比研究后发现,l-NBP比d-NBP的作用更强,而且还发现在对神经细胞凋亡研究中发现d-NBP的存在降低了dl-NBP的作用,在抗血小板作用中也存在d-NBP拮抗L-NBP而使dl-NBP作用下降的现象,证明d-NBP有拮抗L-NBP作用,因而开发l-NBP的意义更为重大。

    研究还发现l-NBP有较强的抗脑缺血损伤和抗血小板作用,同时具有抗血管性痴呆和抗Aβ引起的老年性痴呆症状及病理改变的作用。长期给予l-NBP,可显著改善大鼠自然衰老所致学习和空间认知障碍。

    据了解,国内外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药物可分为两大类,即改善脑血流药物和脑神经保护药。1986年开始,冯亦璞、杨靖华等研究人员用现代科技手段从整体动物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对NBP进行了研究,发现其有很多药效学作用:如能改善缺血区脑血流,改善脑能量代谢,缩小梗死面积,减轻脑水肿,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NBP能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凋亡,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抗氧化损伤和抑制炎症反应等。因此NBP是一个作用于多个病理环节(多靶点)的脑保护药并伴有改善脑血流作用。实际上它涵盖了上述两大类药物的作用特点。NBP这一独特的作用与国内外同类产品比较具创新性和先进性。

更多中药材
  • 药膳养生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药膳食疗是通过食物与药物的结合,以达到养生防病,滋阴壮阳,促进疾病病人康复等作用。那么中医的药膳养生都有哪些特点呢?药膳又是如何分类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一、药膳的分类根据药膳的目的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种......
  • 紫苏在中国通常被用作传统中药,而日本人则主要将其用于烹饪,特别是在吃生鱼片时和食用刺身时。在我国一些地区,紫苏还被用作蔬菜或茶。紫苏是我国流传千年的名药,一片小小的叶子,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有很多的部位都是可以食用,可以说全身都是宝。什......
  • 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对于车前草这种植物并不陌生,在很多的资料当中都有记载,这可是药食同源的一种植物。车前草又叫猪耳朵草,它的药用价值是比较高的,而且生命力比较完全顽强,分布范围特别广,小时候经常会看到它的身影。很多人都知道车前草是可以入药的......
  • 三七粉是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保健类药物,又被称之为“金不换”。在《本草纲目》中,三七是上品,可以长期久服,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自古以来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活血第一”的说法。正所谓人红是非多,如今关于三七粉容易伤肝的说法也是越来越多,......
  • 夏天可以吃到很多时令的水果,这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在这个季节,雨水充沛,水果香甜多汁。在南方的夏天,还有一种独特的水果,基本上见不到,那就是黄皮果。尤其是在每年的六七月份,正是吃黄皮果的好季节,荔枝吃多了容易造成肝火旺盛而且糖分高,所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