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历史上藏医药的发展(1)

    第一阶段

    藏医是藏族人民五大明(大五和小五共为十明。五小明: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星象学;五大明:工艺学、医学、声律学、正理学、佛学。)之一的优秀文化。是本民族历代祖先自古以来,在西藏高原上同各种疾病斗争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吸收其它兄弟民族及外来医学的许多精华不断地予以补充、提高,进行创造,成为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著名的现代藏医学家强巴赤列和土登次仁师主编的《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卷》的历史部分中记载,世闻祖先梵天王以对人类的同情心,教给人们用开水治愈消化不良证。据此推断,人类最初的病是消化不良症,原始人最初的药是开水,最初的医生是梵天王。原始社会的吃喝纯系粗糙食品,人们得消化不良症者很多。后来人们找到了使用火的方法,对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经过用火烧或煮,甚至取暖的方法,不仅预防了消化不良症,而且经过实践证明,开水对增加身体热量,能帮助消化,还对其它疾病的辅助治疗也有益。

    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西藏是最初的人主涅赤赞布即将就座王位量,提出的六条疑问中,第五条是说有毒。贤者自拉·嘎玛由德说:吐蕃有毒即有药一事。《论波嘎唐》中记载,当时吐蕃人民不仅已经知道,植物、动物、矿物、等能治疗一些疾病,而且还知道可以直接解毒的方法。佰祖释迦牟尼来到世间的同时,西绕米吾其的嫡子之一阶普赤西专事医疗,讲授了《素界涅布母那布》《素它布介布母差我》《素吉门布母嘎布》《素结朵吉》等,许多医学理论,以及为人类治疗疾病记录。

    公元一百年左右,农田牧业生产上得到发展,从人们发明了搅乳提炼酥油的方法后,学会了治疗外伤,用酥油止血等方法,又找到一些新的药物来源。

    吐蕃王朝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公元254-374)时,藏王把自己的公主意吉锐恰嫁给天竺的医学家碧棋嘎妻,后来他们生了一个儿子叫童给妥觉间,双亲和天竺医学家碧嘎拉孜向他毫无保留地传授了《胜经》、《食经》、《药物经》、《放血火炙经》、《医械工巧经》等,童给妥觉间样样精通,成了名医。担任藏普拉妥妥日年赞后半生及赤年松赞前半世的太医。从此,童给妥觉间的五代父子相传,担任过第二十九至三十三代藏王的太医。约(公元七世纪)藏王囊日松赞时,从汉地吸收了一些医学及天文历算方面的知识,虽然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但说明从那个时候起,已经找到了吸收其他医药学的长处、使本民族医学得到发展的道路。

    公元617年,法王松赞干布诞生。根据他崇高的意旨,屯米桑布扎派往印度,学习梵文及印度文化,返回西藏后,改革原来的藏文字体和音意,新创了如今众所周知的完整藏文,对西藏的所有文化,特别是医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元641年风地唐太宗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来了大量的祖国中医医学书籍,其中有中医医典《医疗大全》、《头伤医治简述》;印度医生带来《布夏母本、子本》。并且,内地和印度以及西藏的翻译家们把这些医学书籍翻译成藏文,三位医生经共同商讨新编了医学论著《无畏的武器》共七卷。藏王美阿匆(赤德祖旦),从内地、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堆布等地邀请九大名医来藏,传播各地的医疗技术。

    公元710年,红从太子江擦拉文从长安迎取唐高宗之女金城公主时,再次从内地带来了《王药珍》等许多医药理论经典。

    公元708年出生的宇妥宁玛·云丹贡布,精通各种文化,尤其是医学。他从事医学一生,做了无数利众事业,当时在我们西藏祖先们所创造的医学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古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冲(今新疆境内)等地丰富的医学精华,以及祖国中医药这的奇妙功效。特别是吸取了由大译师白苍杂内所译医学思想精髓,予以充实《四部医典》。先后多次去过印度、尼泊尔和内地,在西藏的很多地区大规模地开展医疗活动和讲授医学理论。宇妥大师前往西藏林芝药城,建立医学寺院,传授《四部医典》为主的医学理论,培养弟子上千人上,并为后代编著了医学和天文历算方面的许多经典。后人称为“药王”。

    公元1126年,在西藏医学史上被视为第二药佛的新宇妥·云丹贡布来到人世,从幼年开始内陆即天生具有在孩子们中观察脉、尿、,辩认土、石草药良好习性,八岁开始学文化,特别是医学理论。自十八岁时起先后多次前往印度、尼泊尔、斯里兰、色林(印度南部一岛名)等处拜许多贤哲为师,学习医学为主的各种文化,在印度担任过几百个译师会的主持。一生中著述医学经典《大八支集要》等四十多部,而《四部医典》则更视为所有医学院的共同珍宝。对四续本文不全的地方,云丹贡布新将内地传来的《月王药珍》等的精华,结合西藏地势气候,对根本续增补了一些章节;对论说续补充茶和药物食品章节;对后生续增添了子母生克、茶碗等到内容;对秘诀续也增加了许多类似的上述内容,整理成十八部分。

    邬坚巴仁钦贝(公元1230-1309年),将独特的药物炼丹经典《炼坐台论》,由印度文译成藏文,并著有该书释义《坐台三论》、《坐台炼制窍诀银塔》、《耳传手册》等。其主要弟子是公元1284-1339年生于阿里芒玉精通五明学学问的嘎玛·让琼多吉,他著有详细记载八百三十多种药物功效的巨著《药名海》,系著名的经典药物学著作,被后来的医学家们视为可靠准确的依据而加发引用。

    唐东杰波工(公元1361-1485年),终生全心全意为西藏人民做善事,是奠定拉萨药王册的最初基础者。著述有身体健安、能治百病的智托洁白丸和对瘟疫等内外科疾病有特殊疗效的药红丸等许多秘诀传授给后代。

更多中药材
  •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
  •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