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六味地黄丸作用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有不少男性把服用六味地黄丸当成保肾壮阳的良品。还有的中老年人,只要腰酸腿疼,就自行诊断为肾虚,就服用六味地黄丸来“强身健体”,并且“持之以恒”。因为大家看到周围吃六味地黄丸的人越来越多,好像没什么副作用,也就认为没什么好担心的。其实,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还不够,从而走入了用六味地黄丸“保健”的误区。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补益剂中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方中六味药合用,三补三泻,以熟地黄、山萸肉、山药三补为主,滋养肝、脾、肾三脏;以泽泻、茯苓、丹皮三泻为佐,渗湿清热泄浊,寓泻于补、泻不伤正。主治由肾阴亏虚引起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潮热盗汗、口燥咽干、足跟作痛等症状。中医认为,肾虚可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肾阴不足等症型。况且,致病原因不同,也可兼夹其他脏腑的病变,如脾肾阴虚、肝肾阴虚等。

    对于那些把六味地黄丸当成“保健品”的人群来说,存在几个误区:首先,并不是所有的男性“腰痛”都是肾虚所致,还可能由腰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肾结石等疾病引起,建议那些不明原因腰痛的患者,应及时去医院诊治。另外,俗话所说“十男九肾虚”也未必尽然,即使是肾虚,也有阴阳之别。六味地黄丸并非没有副作用,因为方中组成药物以滋润为主,久服过服,必易滞脾碍胃,脾胃失和影响食欲;脾受湿困易致脾虚泄泻。

    现在很多步入中老年的男性,每天惰于运动,营养过剩,体形偏胖。中医认为:肥人多湿,湿则困脾。因此,体形偏胖的人也不可以随便服用六味地黄丸“进补”。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更不能自医自治,一定要在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病情,决定用药、用量。

    日常生活中,人们出现腰酸症状时,往往第一反应是:是不是肾虚啊?得吃点六味地黄丸补补。在多数人的观念中,六味地黄丸就是针对肾虚用药的。从药理学角度讲,六味地黄丸确实常用于肝肾阴亏所致的各种疾病。但是,实际上,六味地黄丸除了可改善肾虚的症状外,它还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疑难病——

    1、治疗糖尿病: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2~3次,治疗轻型糖尿病效果良好,对重型糖尿病也有一定疗效。

    2、消除蛋白尿:若急性肾炎患者水肿消失,但尿蛋白仍存在,口服六味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服1~2个月后尿蛋白可消失。

    3、治疗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易转肝癌。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一日2次,连续服半年至一年,可大大降低肝癌的发病率。

    4、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本病常伴有潮红、潮热、出汗、焦虑、心悸、急躁、失眠、记忆力减退等。六味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连续服3个月,可明显改善上述症状。

    5、治疗五更泄泻:六味地黄丸每次10克,每日3次,一般服一个月可痊愈。治疗复发性口疮:六味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一般3~5天可见效,且愈后很少复发。如复发再服本药仍有效。

    6、治疗牙周脓肿:六味地黄丸每次10克,每日3次,3~5天可减轻症状。

    7、治疗慢性鼻炎:六味地黄丸每次9克,早晚各服一次,连服2~3个月,可有明显疗效。

更多中药材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