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凉茶与中药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因此,将药物添加在食品里的“药膳”最近几年大行其道。尤其在我国南方地区,不管是煲汤还是喝的饮料,都强调其食补的作用。但最近,老字号“王老吉凉茶”却因为添加了一味违禁中药“夏枯草”而被告上了法庭。

    据了解,我国自1995年起实施的《食品卫生法》中的确曾规定:食品不得加入药物。2002年,卫生部根据《食品卫生法》,公布了一批《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其中也不包括“夏枯草”。但是,这是否就说明,添加了“夏枯草”的王老吉凉茶会对消费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呢?类似王老吉凉茶的还有“王守义十三香”等一大批传统食品,它们的配方古已有之,现在还应不应该继续信任?记者采访了北京和广州两地中医权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说,中药有不同药性,根据不同的时令和季节,在用量上把握到位,就可以在饮食中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滋补身体的效果。张教授指出,广东人特别擅长食补,夏枯草、田七、天麻、土茯苓等中药都常用来煲汤,运用得当绝对不会产生副作用。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李俊彪教授指出,在我国岭南地区、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地区居民的膳食习惯中,夏枯草长期以来都被用作凉茶或煲汤的常见配料,几乎所有的凉茶饮料中均有夏枯草,这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事情。此外,在古今任何一本药典的记载中,夏枯草都被确认为“无毒”物品。而且,广东省在去年已经将夏枯草作为普通食品上报卫生部。

    李教授说,广州人喜欢喝凉茶,是因为当地春季湿热,易导致湿毒,秋季干燥,容易上火。但近些年来,这一习惯已经开始北上,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群。在北方很多城市中,也常常能看到罐装的凉茶出售,而且颇受欢迎。他强调,煲凉茶加上药材是很平常的事,这是广东人几百年来形成的生活习惯。凉茶里除了夏枯草以外,还有野菊花、罗汉果、鸡蛋花等多味中药,所起到的都是清热解毒的作用。他指出,中医非常看重临床经验,广东人喝了一辈子的“王老吉”和“廿四味”(广东另一品牌的凉茶),证明它们对人的健康还是有很大好处的。很多添加了中药的传统食品面临的也是同一问题,从保护的角度来讲,应该慎重对待,而不能轻易否定。

    但李教授也提醒大家,凡是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夏枯草本身具有清肝、泻火等功效,长时间服用会对胃肠有一定影响。所以,体内有寒气的人并不适合喝凉茶。在喝的量上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而定,以适度、对症为标准,有什么自己把握不准的地方,最好咨询一下身边的中医。

更多中药材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