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口服降糖药何时服用效果佳

    老王在单位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8.5毫摩尔/升(正常为3.5~5.5毫摩尔/升),被医生诊断为Ⅱ型糖尿病。经过一个月的饮食和运动治疗后,血糖未能明显下降。于是,单位医务室给他开了拜糖平服用。两周后,他的空腹血糖仍居高不下,为8.2毫摩尔/升。他很纳闷,这血糖怎么就降不下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他来到了专家门诊。唐教授问他拜糖平是怎样服用的?他说,每次都在吃饭结束时服药。唐教授让他把服拜糖平的时间改在餐前1分钟。过了两周,老王兴奋地告诉唐教授,他的血糖已降至6.2毫摩尔/升。

    为什么改变服药时间后血糖就下降了呢?原来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是由降糖药本身的药理作用决定的,不同的降糖药,服用时间也不同。在医生指导下正确服用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而且能减少其副作用。一般来说,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可分为三类:

    餐前半小时 主要为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苯脲(优降糖)、甲苯磺丁脲(D860)、格列奇特(达美康)、消渴丸、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等。这些药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起效时间为服药后30分钟。因此,一般应在饭前30分钟左右服用。有些药还特别讲究,最好安排在每天同一时间服药,如瑞易宁。另外,服用这些药物应从1片开始,以后逐渐增加剂量,每次增加半片到1片,3~7天调整一次,直至血糖恢复正常。在试用期间还需要警惕低血糖的发生。

    餐前1分钟 如诺合龙,这是最新的快速胰岛素分泌促进剂,作用迅速而短暂,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又如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物,如拜糖平、倍欣等,主要用于降低餐后高血糖。在服用该类药时,必须与每餐的第一口饭同时嚼碎服下。否则,起不到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还有一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该类药主要通过增强胰岛素作用而降低血糖,作用时间较长,一次服药,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因此,每日仅需服药一次,以每日早餐前1分钟服药效果最好。

    餐中或餐后 主要为双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是惟一在餐中或餐后服用的降糖药,这是因为二甲双胍能够渗入胃黏膜,引起胃部不适,如果在每餐饭的中间或在餐后立刻服药,可避免药物对胃的刺激,减少副作用。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在降糖的同时不增加体重,有轻度减肥作用,也不引起低血糖,因此使用较广泛,对体型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宜。苯乙双胍(降糖灵)易引起威胁生命的乳酸中毒,故近年来逐渐被二甲双胍所取代。

    需要注意的是,为有效发挥降糖药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择时服用各种降糖药物。

    (转载自《中国老年报》)

更多中药材
  • 那么健忘与生性迟钝,天资不足还是有不同的。历代医家认为健忘与心,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那么形成健忘的病机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跟大家一块儿分享一下健忘常见的几种病机。首先就是我们这儿说的心脾不足了。心脾不足我们常见的就是失眠,健忘,心悸,怔仲,......
  • 首先是肺,我们都知道肺有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如果肺的通调水道宣发肃降之力降低,就会导致水液代谢功能失常,出现水肿的临床表现,第二个就是我们说的脾,脾有运化水液功能,如果脾的运化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停于肠中,就会出现腹泻,在这种情况,水湿......
  • 大家好,那么今天一同跟大家分享一个案例,我们来一块儿看。患者男,23岁,自述长期盗汗,大便闭结。在诊疗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患者五心烦热,盗汗的同时面赤心烦,口干口渴,小便黄,大便闭结。舌脉是什么样呢?舌红苔黄,脉细数。从这个临床表现来看......
  •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一首方剂,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剂局》的参苓白术散。这种方子所主治的病症就是中焦脾胃气虚。因运化水液功能降低,水湿内停太严重而出现的脾虚湿盛之泄泻,对于这样的病症,临床表现会有什么?患者所描述的主要临床表现就是这个病......
  • 说到这个病因,它引起的原因比较多,比如说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还有我们说的酗酒和一些药物的因素,都可以使胃粘膜表面反复的受损,因为这样的反复受损,久而久之导致了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胃酸分泌减少,消化功能减弱出现的一系列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