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速效救心丸不只是能“救心”

    速效救心丸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常备良药。其实,并非只有心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时才可以使用本药,近年发现速效救心丸还能治疗许多其他疾病,可谓是一药多用。

    三叉神经痛:中医认为“风者善行而数变”、“巅高之上,唯风可到”。该病属偏头风、面痛的范畴,为风邪淤阻脉络所致,在治疗上,用速效救心丸,每日3次,每次服15粒,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两个疗程,有效。

    偏头痛:偏头痛一般用消炎痛效果较好,但该药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速效救心丸活血化淤,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使微循环血液流速加快的功能,并能降低血脂,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血小板聚集率和吸附力下降,对血黏稠度有调节作用。偏头痛发作前半小时口服10粒,1小时后口服6粒,头痛缓解后每日早餐后服8粒,10天为一疗程,有效率可达93.3%。有报道用速效救心丸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颅脑损伤后头痛20例,每次服药15粒,日服3次,10天为一个疗程,总有效率达85%。

    痛经:速效救心丸中所含川芎能活血祛淤,行气止痛,冰片能清热止痛。治疗痛经患者,每次服2至5粒,30分钟后即可显效止痛。多数患者在应用一次后即见效,用药1至3次即可止痛。

    尿路结石:药中川芎所含的川芎碱,对人体内脏、血管平滑肌有较强的扩张和解痉作用,故能使输尿管扩张,促使尿路结石能较快排出体外,能迅速解除由结石所引起的肾、输尿管绞痛症状。用法:舌下含服每次6粒,每日3次。经60余例临床对照观察,结果表明,用药后3至20分钟疼痛缓解,显著优于服用排石冲剂等方法。对采用其他方法无效者,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后,疼痛仍能缓解。

    急性腹痛:本药对胆结石、急性胃肠炎、胃痉挛、胆道蛔虫症等急性腹痛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停用其他镇痛药,舌下立即含服速效救心丸4至6粒。用药2至10分钟能迅速起到止痛作用,如10分钟无效可再服6粒。经观察,其产生作用的时间和效果与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药相似,但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其他药物。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对近100例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含服速效救心丸,按年龄1粒/岁·次,每日3次。结果心衰的纠正时间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48小时内心衰完全控制者达80%,这种治疗作用的产生,与速效救心丸产生的扩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缓解心肌缺血及缺氧状态有关。

    肺心病:北京、山东等大医院使用速效救心丸每日3次,每次5至10粒舌下含化或吞服与常规西药配合治疗慢性及急性发作性肺心病、支气管哮喘等总有效率为90%以上。而且长期服用还能预防这一类疾病的发生。

    心血管神经官能症:天津胸科医院对55例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患者观察,使用速效救心丸1至3个月,急性发作时服10至15粒,平时每日3次,每次5粒,治愈率54%。总有效率达94%。

    颈源性眩晕、耳鸣和性功能障碍:速效救心丸每日3次,每次6粒,连续服用1至3个月收效,有效率达96%。

    脑缺血和脑梗死后遗症:湖南、江苏、山东等地医院统计483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失语、痴呆)患者每日3次,每次5至10粒吞服,长期服用,总有效率在87%至100%。

    癔症:因生气或强烈精神刺激引起的突然抽风,口眼紧闭,背弓反张,呼吸困难,呼之不应者,用速效救心丸15粒舌下含化,一般3分钟后即可清醒,2小时后再含服10粒,即愈。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人用速效救心丸缓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60例,效果满意。方法是含化速效救心丸2至10粒。结果5至10分钟显效51例(85%),15分钟内有效6例(10%),15分钟以上无效者3例(5%),总有效率为95%。年龄愈小,并发症愈少,显效时间愈快。

    癌痛:中度癌痛含服速效救心丸10粒,重度痛含服15粒,同时冲服三七粉1克,每日3次。疼痛缓解后每日1次含服。结果:治疗癌痛35例。服药期间疼痛消失者21例(60%),总有效率91.42%。

    (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更多中药材
  • 孙国印 孙君山 湖北省十堰市郑家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脾脏方热痢第七曰:“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再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笔者在临证中常......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组成和用法公丁香、吴茱萸、厚朴、枳壳、羌活各等分,入小型粉碎机碾成极细粉末,每用2~3克填入脐中,外用活血止痛膏贴住,勿让药末外漏。每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度。方解泄泻的发生,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调,故治疗原则以......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