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成药的给药方法

    ㈠ 内服

    1. 送服 指用水或药引将药经口送入体内,俗称吞服。

    ⑴ 服药姿势和饮水量:服用片剂、胶囊剂应取立姿且喝足量水。卧床不起的病人宜内服药液。

    ⑵ 注意服法要点:大蜜丸宜掰成小块吞服。锭剂、丹剂体积大的掰碎服。肠溶片剂必须整粒吞服,不得压碎。冲剂可冲化后服药液,也可整粒吞服。液体药剂宜摇匀后服。止咳、润喉的药液服后不必用水送服,使其在咽喉、食管挂一薄层更好。

    ⑶ 为预防服药后呕吐,可先饮生姜汁少许,然后服药。

    2.调服 用糖水、乳汁或油田 开水将药调成糊状后服用。此法常用于小儿和不能吞咽的病人。

    3.含化 将药含口中,使缓缓溶解,再慢慢咽下。治咽喉病的六神丸等多用此法。

    4.炖服 阿胶等胶剂常用开水或黄酒炖化后服。

    5.其它 如袋泡茶需开水冲泡后服药液;午时茶需水煎服等。

    ㈡ 外用

    1.涂撒患处 外用油膏、药液可在洗净患处后涂一薄层;外用散剂可撒一薄层。

    2.调敷患处 外用散剂用适当的液体(如茶水、白酒、黄酒、醋、香油等)调成糊状,敷一厚层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3.吹布患处 用纸卷成直径约2~3毫米的小管,一端挑少许药粉,一端放口中把药吹入耳内、咽喉或牙龈。

    4.贴患处 大膏药微热烘软后贴患处;小膏药、橡胶膏直接贴患处或规定部位。

    5.纳入腔道 如将栓剂按医嘱纳入肛门或阴道。纳肛门栓时,病人左侧卧位,张口呼吸,松弛括约肌,给药者戴指套(成人用食指,婴儿用第4指),将栓剂轻轻推人括约肌上方,病人维持体位约20分钟方可起床。纳阴道栓时,病人仰卧,用食指或器械将栓剂送至阴道治疗部位,平卧至少20分钟,亦可临睡放人。

    6.滴耳 药液宜先加温至与体温相近,患耳清洗后朝上,成人患者外耳拉向后上方(3岁以下小儿拉向后下方),滴药液于外耳道,维持体位数分钟,轻塞纱布或棉花于耳道,以保持鼓室湿润。当填塞物不能再吸收药液,或已污染时,及时更换。

    7.点眼 眼用散剂可用所附圆头小玻璃棒先沾凉开水醮取散剂后点入眼大眦角处,如眼睑有赤烂溃疡者,先用生理盐水或温热水将脓痂洗净后用药;眼膏应用时,掰开下睑,挤一小条眼膏于下睑内,轻拉上睑盖住眼膏,同时放开下睑,闭目休息10分钟左右,最好晚上入睡前用,使患处与药膏有较长的接触时间;眼药水应用时,病人平卧或坐位时头后仰,先清洁眼睑、睫毛,滴管靠近眼球(但不能触及眼睑、睫毛),在结合膜囊中央滴人需要药量,不要滴在角膜上。

    ㈢ 注射:有皮下、肌肉、静脉、穴位注射之分,按西药注射法要求严格使用。没有条件的患者不宜自己注射用药。

更多中药材
  • 不少患者啊,都有这个后背疼的表现,有的患者除了后背疼之外,包括颈部疼,头疼,还有一些腰疼等等。是不是得了冠心病?其实真有这样的病例,后背疼可以是冠心病,但是呢,所以说要做一个心电图排查就可以了,颈椎病可以后背疼吗?也可以,所以说这个后背疼啊......
  • 前几天在门诊的时候呢,接诊了一位胆汁反流病的患者,嗯,来找到我的时候呢,说很多医院都去看了,药也吃了挺多啊,就是总是治疗效果不好啊。我觉得这个病人也挺复杂的,我就看了一下他服用的药物啊,结果我一看他的药物呢,主要是这个啊,我们叫拉唑一类药物......
  • 所谓的阴阳两虚就是你既有阴虚的症状,同时又有阳虚的症状。前一段时间有一个患者来看诊,他说自己在冬天的时候感觉特别的怕冷,穿的比别人就是特别厚,总是感觉自己后背凉,腰凉,腿凉,脚凉,甚至是屁股都是凉的,就是穿得再多都感觉不到热乎,有一种就是像......
  • 百病生于气,这四种气机失调,中医帮你改善。老百姓有一句话叫人活一口气,这最近呢,我对这个中医的气啊,也有不少体会啊,从自身也好,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中医的气,其实首先跟大家说的,要讲究一个平衡,什么平衡呢?叫升降出入,简单说就得有出气,有进气......
  • 第一点就是运动,缺少运动的人会脾虚,这一类病人呢,我跟大家说的是什么特点呢?比方说你吃得非常好,三餐规律,但是我就是不运动,为什么会脾虚呢?这个就是中医讲的气血是需要运行的,也就是气不是死气血要活血,你这个运动呢,会改善这个气血,如果你不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