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膳粥

    药膳粥

    鹿角胶粥

    原料:鹿角胶15~20克,粳米100克,生姜3片。制法:先煮粳米作粥,待沸后,放入鹿角胶、生姜同煮为稀粥。用法:每日1~2次。3~5天为一疗程。功效:补肾阳,益精血。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痛、妇女虚冷、不孕、崩漏、带下等。宜忌:阴虚火旺、口干舌燥、尿黄便秘或感冒发热者忌服。适宜于冬季服用。

    枸杞羊肉粥

    原料:枸杞叶250克,羊肾1只,羊肉100克,葱白2茎,粳米100~150克,细盐少许。制法:将新鲜羊肾剖洗干净,去内膜,切细;再把羊肉洗净切碎,枸杞煎汁去渣,同羊肾、羊肉、葱白、粳米一起煮粥。待粥成后加入细盐少许,稍煮即可。用法:每日1~2次,温热服。功效:滋肾阳,补肾气,壮元阳。适用于肾虚劳损、阳气衰败所致的阳痿、腰脊疼痛、腿脚痿弱、头晕耳鸣、听力减退、尿频或遗尿等。

    韭菜炒羊肝

    原料:韭菜100克,羊肝120克。制法:将韭菜去杂质洗净,切1.6厘米长;羊肝切片,与韭菜一起用铁锅旺火炒熟。用法:当菜食用,每日1次。功效:温肾固精。适用于男子阳痿、遗精、盗汗,女子不调、经漏、带下、遗尿,夜盲、角膜软化症。

    菟丝子粥

    原料:菟丝子30~60克(鲜者可用60~10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制法:先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或用新鲜菟丝子捣烂,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米煮粥,粥将成时,加入白糖稍煮即可。用法:早晚服,7~10天为一疗程,隔3~5天再服。功效:补肾益精,养肝明目。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遗精、早泄、小便频数、尿有余沥、头晕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以及妇人带下、习惯性。

    肝胆菟丝丸

    原料:雄鸡肝4只,鲤鱼胆4只,菟丝子粉30克,麻雀蛋1枚。制法:将鸡肝、鲤鱼胆风干,百日后研细,加菟丝子粉、麻雀蛋清,拌匀。做成黄豆大药丸,烘干或晒干。用法:每日3次,每次1粒,温开水送服。功效:补肾助阳。适用于阳痿。

    雀儿药粥

    原料:麻雀5只,菟丝子30~45克,覆盆子10~15克,枸杞子20~30克,粳米100克,细盐葱白,生姜各适量。制法:先把菟丝子、覆盆子、枸杞子一同放入砂锅内煎取药汁,去掉药渣;再将麻雀去毛及肠杂,洗净后用酒炒,然后与粳米、药汁加适量水一并煮粥,欲熟时,加入细盐、葱白、生姜,煮成稀粥食。用法:每日2次,温热食。3~5天为一疗程,以冬季食用为佳。功效:壮阳,补精血,益肝肾,暖腰膝。适用于肾气不足所致的阳痿、早泄、遗精、腰膝酸痛或冷痛、头晕眼花、视物不清、耳鸣耳聋、遗尿多尿、妇女带下。

更多中药材
  •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
  •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但是出汗的方式、汗量、汗色和汗味发生改变,则为病理现象,颇为某些疾病的前兆。正常情况人体的头面部容易出汗,因为头面部人体的一身阳气所在,头为诸阳之首,所以阳热之气首先表现在面部。因此,活动后,特别是大......
  •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