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中医是典型的问题医学

    近两日,本报关于中西医之争的话题分别采访了方舟子先生和南京大学历史系李良玉教授,请他们表达对中医的看法。昨天,本报记者就有关问题,与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中医废医论的倡导者张功耀先生进行了对话。

    江南时报:对于中医,您在公众面前一直是坚定的反对者。记得前不久何祚庥院士抛出“陈晓旭死于中医”的观点时,您也是持支持态度的,对吗?

    张功耀:我国的汉语表意通常没有拉丁语系的语言那么严谨。所谓“陈晓旭死于中医”的“中医”,容易被人误读。因为这个“中医”可能指“中医学”,也可能是“中医生”,还可能指“中医的思维方式”或当前我国医疗管理体制下的“中医广告”。按照我本人对现有资料的把握,我认为,“陈晓旭死于中医”这个判断没有错。但要正确理解这个判断,则需要做一些解读。

    江南时报:您具体说来听听?

    张功耀:我不知道何祚庥院士是如何解读“陈晓旭死于中医”的。我的解读如下:一、陈晓旭过分相信中医自身的完备性,对医学科学进步缺乏基本的了解,这里的“中医”指根本不成其为“学”的“中医学”。二、中医界不正确的“整体医学观”害了陈晓旭,这里的“中医”指“中医思维”。三、我国的中医管理体制和医德建设落后,害了陈晓旭,这里的“中医”指我国现阶段的“中医管理体制”。“陈晓旭死于中医”可以唤起人们对中医中药的警惕,这有什么不道德的呢?

    江南时报:现在一个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是一些学者的坚决反对,另一方面是来自官方的坚决支持,比如卫生部一位副部长的强硬态度,比如前不久召开的湖南省中医药发展大会。您个人对官方的态度什么理解?

    张功耀:“中医不科学”。这个论断几乎不需要再做任何更多的说明。中医中药的缺点和危害,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学者和国家领导人也是早就觉察到了的,并且很早就展开了反中医欺骗的斗争。湖南省的这个发展中医中药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呢?我看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条件十分苛刻,代价过于昂贵。如果不顾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通过牺牲其他产业来扶持中医中药这个扶不上墙的烂泥巴,把省政府的所有“宏观调控”权力都用来挽救这个行将灭亡的破落户,湖南省的中医中药发展目标至少在形式上是可以实现的。

    江南时报:对待这场也许将有一场持久战的中西医之争,您还有哪些观点?

    张功耀:就中医生的本意来说,并不想害死任何人。可是,中医是一种典型的问题医学,它的盲目性决定了它对生命安全的威胁。借此机会,我要奉劝各位接受西医的理念和方法,自觉告别中医中药,因为西医是科学的,中医是不科学的。所谓“西医”,其实是“世界医”,是全世界世世代代优秀的医学及生理学家智慧的结晶。它接受全世界人民的监督、检验和完善。一种接受全世界人民监督和完善的医学,比那种连监督方法都没有、被阴阳五行之类的歪理邪说包裹起来的、拒绝进步,甚至还没有找到进步的途径的医学,要可靠得多。

更多中药材
  • 生三七是三七直接洗净切片晒干的三七,熟三七是生三七经过炒、蒸、炸等等的加工才能够得到。生三七偏于化瘀止血,消肿定痛。熟三七偏于滋补补气补血,止血化瘀的力量它就差一点,如果想用来补气血,同时又需要活血化瘀,那么就可以用熟三七,如果仅仅需要止痛......
  • 人参有以下功效一:大补元气,像我们平时气虚同时感觉有点身体发冷的人呢,可以用人参煲汤喝就可以。二:复脉固脱,特别适用于气阴两虚的人。三:生津养血,人参既能够补气,同时呢还能够生津,像我们胃阴不足的人,一定要加入人参,同时人参能通过补气来生血......
  • 藏红花至明代传入中国,记载在李时珍《本草纲目》被列为药用,是一味名贵的中药材。那藏红花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对于月经量少、月经延后、经期腰酸腹痛、血块多、面色暗淡、脸上斑点比较多的女性尤为合适。那它到底怎么用呢?取四到六根泡水当茶叶,可以反复冲......
  • 有些疾病适合在夏天治疗,因为夏天阳气比较旺盛,人体也与四时相应,人体的阳气也被激发出来,在这个时节适合有一些冬天易发的疾病,在这个时候治疗。第一个就是咳喘类疾病,很多病人一到入冬或者入秋的时候,就出现肺气的一些症状,比如说咳嗽,喘促,甚至哮......
  • 糖尿病在我们中医把它叫做消渴,本质上来讲这是以阴虚为主的一系列并发症,那么有肺阴虚,胃阴虚,肾阴虚等等,那么总的来说是以气阴两虚为主的这么一系列的症状表现。那有些病人服用了很多降糖药,或者已经开始扎胰岛素了,但是这个血糖始终呢降得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