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乌鸦

    《中药大辞典》:乌鸦拼音注音Wū Yā别名

    巨喙乌(《禽经》),大嘴乌(《禽经》注),黑老鸦(《滇南本草》),老鸦(《痘疹论》)。

    出处

    《嘉佑本草》

    来源

    为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等的全体

    生境分布

    分布全国各地。

    原形态

    为鸦科较常见之一种。体长约50厘米。嘴粗壮强直,色黑,嘴缘光滑。虹膜黑褐色。通体纯黑色;L体除头顶、后颈及颈侧外,多少染有绿蓝色亮辉;喉部沾深蓝辉;翼及尾的下覆羽有些羽尖带蓝或绿色辉,下体余部无光亮;翼羽底面的羽干基段灰白色。脚强,趾爪均黑色。

    常见于田野、屋旁及山区树丛中。性机警,鸣声粗厉;食物为玉米、花生、豆类、瓜果及昆虫、腐肉等。

    本动物的头(乌鸦头)、翅羽(乌鸦翅羽),胆(乌鸦胆)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

    酸,平。

    ①《嘉佑本草》:"平,无毒。"

    ②《日用本草》:"味咸,平。"

    ③《纲目》:"酸涩,平,无毒。"

    功能主治

    祛风定痫,已痨止血。治头风、眩晕,小儿风痫,虚痨咳嗽吐血,骨蒸潮热。

    ①《嘉祜本草》:"治瘦、咳嗽,骨蒸劳,小儿痫。"

    ②《本草图经》:"治急风。"

    ③《纲目》:"肉,治暗风痫疾及五劳七伤,吐血咳嗽,杀虫。"

    复方

    ①治老人头风,头晕目黑:乌鸦肉、天麻,炖汤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小儿疯狂:乌鸦肉、猪胆汁、钩藤、全蝎、黄连。同煎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虚劳瘵疾:乌鸦一只,绞死去毛肠,入人参片,花椒各五钱,缝合,水煮熟食,以汤下;鸦骨、参、椒焙研,枣肉丸服。(《便民食疗》)

    ④治五劳七伤,吐血咳嗽:乌鸦一只,栝蒌瓤一枚,白矾少许。入鸦肚中,缝扎煮熟,作四服。(《寿域神方》)

    ⑤治乳汁不下:乌鸦3只。炒熟,随意食用。(《吉林中草药》)

    ⑥治秃疮:乌鸦3只,黑矾适量。先将乌鸦用黑矾喂饱,装罐内,用黄泥封好,糠火烧枯,研成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乌鸦拼音注音Wū Yā别名

    鸦乌、鸦、楚乌、鹎乌、巨喙乌、黑老鸦、老鸦

    英文名Crow出处

    出自《嘉佑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鸦科动物大嘴乌鸦的全体或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rvus macrorhynchus Wagler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捉,捕杀后,除去羽毛及内脏,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山区或平原,常见于田野屋旁、沙滩等地活动。性好结群。鸣声粗厉而单调。杂食性,主要以昆虫为食。4月末至6月末产卵。

    资源分布: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原形态

    大嘴乌鸦,全体纯黑,上体除头顶、后颈侧外,多少渲染有绿色亮辉;喉沾深蓝辉,翼下及尾下覆羽中有些羽尖带蓝或绿辉。虹膜黑褐色;嘴及脚、爪等均黑色。

    化学成分

    肉含蛋白质(protein),肽类(peptides),氨基酸(amino acid),脂类(lipid).

    归经

    肝;肾;肺经

    性味

    味酸;涩;性平

    功能主治

    祛风定痫;滋阴止血。主头风眩晕;小儿风痫;肺痨咳嗽;吐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只;或焙研,入丸、散。外用,适量,煅研调敷。

    各家论述

    1.《嘉佑本草》:治瘦、咳嗽,骨蒸劳,小儿癎。

    2.《本草图经》:治急风。

    3.《纲目》:肉,治暗风癎疾及五劳七伤,吐血咳嗽,杀虫。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骨走马别名茸骨鹧鸪花、绒果海木来源楝科白骨走马Heynea velutina How et T. Chen,以根、叶、果入药。生境分布广东、广西。性味苦,寒。有小毒。注意孕妇慎服。功能主治杀虫止痒,燥湿,止血。蛔虫症腹......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白鬼笔别名鬼笔、鬼笔菌来源真菌类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以菌柄及菌托入药。生境分布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林内地上。分布于山西、山东、安徽、广东。炮制采摘后切去......
  • 《中药大辞典》:白鱼拼音注音Bái Yú别名鲌鱼(《滇南本草》),鱎鱼(《纲目》),白扁鱼(《本草求原》)。出处孟诜来源为鲤科动物翘嘴红鲌的肉。生境分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一般在水的中上层,行动迅速,善跳跃,性凶猛,以鱼类、昆虫等为食。产卵......
  • 《中药大辞典》:白鱼尾拼音注音Bái Yú Wěi别名溪桃、野桃(《闽东本草》),杨波叶、蒲羌癀、白波越子(《福建中草药》)。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根及茎叶。根、茎随时可采。叶8~9月采为佳。生境分布生于山地或栽于庭园。分......
  • 《中药大辞典》:白鱼尾果拼音注音Bái Yú Wěi Guǒ出处《闽东本草》来源为马钱科植物驳骨丹的果实。9~10月采,阴干。功能主治治小儿蛔疳。用法用量白鱼尾果一两加水煎后去渣加米煮稀饭,连服三至四次。摘录《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白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