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漫谈慈禧疗疾为何离不开菊花

    菊花历来有“眼科要药”之称,据《清宫慈禧医案》记载:慈禧多年患目疾和一些兼有眼目证候的内伤杂证,在她的处方中,菊花用得很多,且常作为主药。菊花除用作汤剂煎服外,有些用法显得很“特别”。

    【菊花火锅】用银制小火锅熬好鸡汤或肉汤,后加入生鱼片或鸡片稍煮。最后投入菊花瓣,再煮2~3分钟即可食用。菊花火锅清香爽神,分外可口,太后常能吃下不少。此菜肴主要用于太后的“头目昏、眼干涩”等症状。

    【菊花枕】每届仲秋,慈禧叫人采撷大朵丰满的菊花,晒干后装入枕中备用。太后常因肝经郁热出现头昏、失眠。枕睡菊花,清香芬芳,既能帮助入睡,还能使人醒后不再昏沉。

    【洗眼方】如“桑叶洗目方”、“清热明目洗眼方”、“清目养阴洗眼方”等,均以菊花桑叶为主药,宜治感受风热邪毒的目赤肿痛,如加夏枯草、黄连等,又治肝火目疾。净面后洗目可起清洁杀菌作用,而水煎熏洗则有利于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并有消炎效果。

    【浴足方】用“明目除湿浴足方”(方取桑菊合三妙散)煎汤浸泡双足,有祛风清热明目、止痒胜湿之功。此法的特点是“上病下治”,对下焦湿热熏蒸所致的目疾十分有效。

    【代茶饮】就是将药用沸水泡服,如饮茶一样,有用药单一及药效持续的特点。如“清肝和胃化湿代茶饮”、“清热化痰代茶饮”,都是太后服方,均以菊花为主药。据医案分析,用这类方很符合太后的病情,即目疾及脾胃失和等证属肝火、肝热及胃肠湿热等。

    【膏丸方】如“明目延龄丸”、“明目延龄膏”等,此方仍以桑菊组方,有清热散风、平肝明目之效,外加生地、羚羊角之类,更宜于肝火炽盛之目疾。这种剂型多为慈禧晚年服用,因膏丸剂对老年人肠道吸收更有效。如光绪31年11月初四,御医张仲元等为慈禧制作“菊花延龄膏”。该方独菊花一味,用水泡透,去渣浓缩,后用蜜收膏,每服三、四钱,白水冲服。此方针对“老佛爷脉弦数,肝经有火,肺胃蓄热,气道不畅,目皮艰涩”等证。膏丸中的菊花主要起清热、平肝、明目之效。

更多中药材
  •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男,41岁,自述大便长期不成形,不敢吃油腻的东西,一吃油腻的东西就拉肚子,那么有时候大便还有不消化的食物,自己说这种情况已经有三年多了,期间也服用过一些药物,总是时好时坏,最近一段时间呢,患者因为工作忙,......
  • 其实也就是我们说到了男子到了五八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肾气不足的表现,那么这种表现会在哪里呢?一个就是我们说的掉头发,那么再一个就是牙齿松动,那么这都是可以提示肾气不足,肾精亏虚了。所以很多40岁以上的男性朋友都非常注重养生,如果你也到......
  • 其实刚才我们说的这种情况的患者有很多,在中医临床上也很常见,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男,32岁,自述脖子疼,肩膀疼,后背也疼,总是感觉有些怕冷,肌肉的僵紧不适,尤其是在身体活动的时候,比如说扭头,转动身体,打喷嚏,弯腰,甚至咳嗽的时候,......
  • 那么在中医看来,这种胸背的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中医将其归为胸痹的范畴。那么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就提出了胸痹的病名,和现代医学所指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那么就包括像心绞痛啊,心肌梗死,关系是密切的。从中医的病机来看胸痹,那我们从......
  • 总有一些人既有神疲乏力,气短,爱感冒的临床表现,又有头晕耳鸣,脱发,失眠多梦,女性可见月经量少这样的血虚之象。这种临床表现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血不足了,那怎么来治疗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气血两虚的治疗其实就是我们这儿提到的气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