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五苓散儿科新用

    新生儿黄疸

    例1李某,男,28天,1993年12月2日就诊。患儿于生后第2天出现黄疸,7天后逐渐加重,粪便稀溏,呈灰白色,尿色深黄,不欲吮乳。查体:身体瘦弱,腹胀,肝肋下3.5cm,

    质Ⅱo硬,脾未触及。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黄色晦暗。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色淡。查血清总胆红素205.2umol/L,肝功正常。根据患儿临床表现,证属脾虚湿盛之胎黄。治以健脾利湿之法,选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l0g,猪苓5g,泽泻5g,白术3g,桂枝2g,茵陈10g,竹叶3g。水煎服,每日l剂。服药3剂,黄疸减轻,尿量增多;继服5剂,黄疸消退,大便颜色正常,腹胀消失,食欲增进。复查血清总胆红素正常。

    按 新生儿黄疸中医称"胎黄"。导致胎黄的原因很多,但多与湿邪有关。五苓散有健脾利湿之功,可使邪从小便而解。湿邪即去则胆汁疏泄正常,黄疸自退。且本方药味平和,无苦寒攻伐之品,用之无损伤脾胃之弊。

    婴幼儿腹泻

    例2陈某某,女,1岁,1994年8月18日就诊。患儿于3天前腹泻,每日大便l0余次,

    为稀水样便,挟有不消化食物,无粘液及脓血,伴肠鸣腹痛、尿少、不欲进食。查体:精神稍弱,无发热,无明显脱水征。腹软,肠鸣音活跃。舌质淡,苔白厚,指纹淡紫。证因湿邪困脾所致。治以利湿止泻,方用五苓散加味。处方:茯苓12g,猪苓6g,白术5g,泽泻10g,桂枝3g,苍术6g,车前子10g(包煎)。水煎服,每日l剂。服药2剂腹泻次数明显减少;继服3剂,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按 婴幼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泄泻的病因比较复杂,但其病变皆在脾胃,均与

    湿邪有关,故有"无湿不成泻"之说。五苓散功擅利湿,湿邪去除则脾运自健,泄泻自止。此即"利小便而实大便"之意。

    婴儿湿疹

    例3孙某,女,6个月,1994年4月21日就诊。患儿于2个月前头面部皮肤出现粟粒状红色丘疹,以后逐渐增多,遍及全身,皮疹糜烂面有浆性渗出,剧烈搔痒,哭闹不安,伴有反复腹泻。查体:全身皮肤红色粟粒状皮疹,头面部为甚,皮疹表面糜烂有渗出。舌质淡红,苔白厚,指纹淡紫。根据患儿皮疹特点,属素体湿盛所致。故用健脾渗湿之法,方用五苓散加减。处方:茯苓10g,猪苓6g,泽泻6g,白术5g,地肤子6g,白鲜皮6g,蝉蜕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皮疹明显减少。渗出消失,继服5剂,湿疹痊愈。

    按 婴儿湿疹中医称"奶癣"。本病多发于素体湿盛之儿。五苓散擅利水湿。加地肤子、白鲜皮、蝉蜕能祛风止痒。内湿既除,外湿自主,湿去则疹自消退。

    睾丸鞘膜积液

    例4秦某,男,8个月,1990年5月20日就诊。患儿于4个月时发现阴囊肿大,且逐渐加重,伴尿频而清、大便溏薄。曾用中药熏洗月余,未见好转。查体:阴囊内有光滑的囊性肿物,扪之不痛,透光试验阳性。舌质淡,苔白,指纹淡红。证属肾气不化,水湿下注所致。故治以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法,遂以五苓散加味治之。处方:茯苓10g,猪苓l0g,泽泻6g,白术5g,桂枝5g,小茴香3g。水煎服,每日l剂。服药7剂,阴囊内水液明显减少;继服7剂积液消失而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 辜丸鞘膜积液中医称"水疝"。其发生主要由于先天不足,肾的气化不利导致水液下注。五苓散中桂枝能温阳化气;茯苓、猪苓、泽泻利湿消肿;白术能健脾燥湿;加用小茴香可加强温化之力,肾气得以温化则水湿自可消利。

    小结

    上述几种疾病在儿科均较常见。其病虽不同,但究其源,则均系水湿内盛所致,皆以湿邪为患。五苓散功擅利湿,临床凡以湿为病者,不论其症状异同,以本方治之多能取效。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功能尚未健全,水湿内停所致疾患较多。五苓散不仅能健运利湿,化气行水,且有健脾之功,故尤适于儿科临床。

更多中药材
  •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病在临床上的死亡率较高,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肝癌在早期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所以当人们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到了中晚期了。这时肝癌的治疗难度相对较大,但是患者也不可放弃,一定要积极治疗。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肝癌到了中期有......
  • (1)楝邪金汤组成:八月札15克,川楝子9克,大腹皮15克,桔皮12克,桔叶12克,枳壳9克,木香9克,佛手片6克,郁金12克,莱菔子12克。加减:湿热内蕴加蒲公英、垂盆草、白花蛇苦草、由基黄、茵陈、山栀、黄芩、黄连、石上柏、大青叶、板蓝根......
  • (1)气滞血瘀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消积。处方:柴胡、黄芩、白芍、郁金、桃仁、?虫、白术、大黄、由三七(先煎)各10克,莪术15克,半枝莲、鳖甲(先煎)各30克。加减:有尿赤便秘等热象加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龙葵;伴苔腻、脉弦滑或濡,胸闷恶......
  • 1、辨证论治(1)肝郁气滞主症:胸腹痞满,食后胀闷更甚,易怒易躁、胃纳差、呃逆、恶心、乏力。舌苔黄腻,脉弦。治则:疏肝理气,和胃解毒。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2)气滞血瘀主症:两胁胀痛或刺痛,腹部结块,推之不移,胸闷腹胀,纳呆乏力。舌淡红或......
  • 乙肝患者是否多数要变为肝硬化或肝癌,肝炎病人如何防止发展成肝硬化及肝癌,经专家研究表明,诱发肝癌的因素有:肝炎病毒感染与黄曲霉素、饮水污染、酗酒、吸烟、亚硝胺、微量元素失调以及遗传,人体内的肝脏细胞由于上述因素的综合影响可能会失去正常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