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大蒜食疗方-家庭药膳食疗方精选

    大蒜食疗方-家庭药膳食疗方精选

    为百合科草本植物大蒜的鳞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春末、夏初采收,剥去膜质鳞备用。

    【性味】味辛、甘,性温。

    【功用主治】温中健脾、行滞消食、解毒、杀虫。用于脘腹冷痛、宿食不消、水肿胀满、泄泻痢疾、百日咳、钩虫病、蛔虫病等。

    【大蒜食疗方精选】

    1、治脘腹冷痛:大蒜头1000克,醋1000毫升,浸泡于瓶中2至3年,痛时每次2-3枚,连服7天。

    2、治急性肠炎:大蒜头数瓣捣烂如泥,加米醋1杯,徐徐服用,每日2次。

    3、治肾虚阳痿、腰膝冷痛:去皮大蒜50克,羊肉200克切块,加水用文火炖熟,加食盐调味食用。

    4、治急慢性痢疾、肺结核、中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去皮大蒜头3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稀粥。猪油、食盐调味。

    5、治水肿:大蒜头60克,西瓜1个(2000克)。先将西瓜挖成一个三角形洞,大蒜头去皮纳入瓜内,再将瓜皮盖好,洞口向上,隔水蒸熟,吃蒜食瓜。1次吃完为佳,也可1日内分次吃完。一般连服5-7天收效。又可用大蒜头(去皮)60克,乌鱼(去肠脏洗净)200-250克,加清水适量,隔水炖服(不要加盐)。每日或隔日1次,连服数次。

    6、治初期颈淋巴结核:去皮大蒜头90克,鸭蛋2粒,加水适量同煮,鸭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饮汤吃蛋,每日2-3次。

    7、治哮喘:紫皮大蒜60克,捣烂如泥后放入90克红糖,加适量水熬成膏,每日早晚各服1汤匙。

    8、治百日咳:大蒜头30克,去皮,捣烂如泥,加白糖200克和开水500毫升,搅拌澄清。取澄清液服,每日3次,每次2匙;3-6岁,每次1匙;3岁以下,每次半匙。

    9、治感冒:大蒜头15克,生姜15克,切成片,加水1碗,煮至半碗时放入适量红糖,睡前1次服用。

    10、治支气管炎:大蒜200克,醋200毫升,红糖80克。大蒜头去皮捣碎,泡入糖醋中1周可用,每日服3次,每次1汤匙。

    11、大蒜头一个,煨熟食下,治腹泻。

    12、大蒜头一两个,烧熟,用开水冲蜂蜜送服,治呕吐。

    13、大蒜头250克,醋250克,煮熟服食,可能会呕出多量粘痰,再用韭菜汁半小碗服下,治噎嗝。

    14、大蒜头煮熟食之或酒醋泡两三年,食下一两个,治寒湿腹痛,心腹冷痛。

    15、大蒜头或须捣烂贴足心或脐中,治久泻或寒泻。

    16、生大蒜头三五瓣,捣烂开水送服,治痢疾。

    17、生大蒜头三五瓣,捣烂冲入开水一杯,在病欲发作或已发作时服下,治肠梗阻。

    18、生大蒜头,每日食二至四瓣,连食数日,可预防流行性脑膜炎。

    19、大蒜头两个,去皮,捣烂如泥,贴两足心,四小时一次,连贴两次,治吐血或鼻衄血(忌喝酒)。

    20、大蒜头30克,去皮,捣烂如泥,加白糖200克和开水500克,搅拌澄清,取澄清液服,每日三四次,每次两匙(服量按年龄增减),治百日咳。

    21、独头蒜七个配热酒服,治寒疟疾。

    22、独头蒜放火炭上烧熟,每服3克,治痢疾、急性肠炎。

    23、独头蒜一个,捣烂敷于手寸口经渠穴上(即手寸口动脉陷中),用贝壳盖上缚住,起泡时即将泡挑破,用紫药水涂上,治白喉。

    24、大蒜头,每次食一两个,每日三次,治急性肠炎,腹痛腹泻。

    25、大蒜头捣汁滴鼻,使中署昏迷人苏醒。

    26、大蒜头煎水熏洗阴道,治外阴炎,阴道滴虫病。

    27、大蒜头、田螺、车前子等分捣烂贴脐,治水肿溺闭。

    28、大蒜头捣烂取汁(或加奶油)服,治高血脂。

    29、大蒜3片,蝼蛄5个,共捣烂如泥,贴脐中,治小便不通,水肿。

    30、大蒜3至5瓣,蓖麻子50粒,共捣烂,每日下午敷于双足心,次日晨起更换,治小便不通、浮肿。

    31、大蒜粥:大蒜头30克,去皮,先放入开水中煮一分钟后捞出;取入粳米100克于水中煮成稀饭,将熟时,再将大蒜头重新放入粥中煮熟,熟后可加适量猪油、食盐调味食用。有止痢疾,降血压,抗痨作用。适用于急慢性痢疾,肺结核,中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症。若肺结核咯血者,另加白芨粉5克渗入稀饭同煮食。肝炎、胃热或常有口干口苦者忌食。大蒜药膳方

    【用法用量】煨熟、煮粥、绞汁用,每次15—50克。

    【宜忌】阴虚火旺者,以及目、口、齿、喉、舌诸疾和时行病后均忌食。

    【成分与药用】

    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大蒜辣素、大蒜素。又含大蒜甙、蛋白质、脂肪、糖类、及钙、磷、铁多种维生素。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原虫作用,还有抗癌、增强免疫功能、促进食欲、减轻射线危害、降低血压。能有效地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及糖尿病。(大蒜食疗方)

更多中药材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
  • 何钱 贵州省江口县人民医院方药组成:生白术60克,麦冬30克,生地黄18克,炒枳实30克,柴胡30克,元参18克,厚朴30克,熟大黄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服。此方为贵州名医石恩骏教授治疗习惯性便秘之专用经验方。石氏认为人体气机升降出......
  • 急性心肌梗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致心肌坏死。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常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是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