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蒲辅周创造整体观辨证的现代“神话”

    中医药学特别注重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认为气候、昼夜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都有影响。因此,中医药诊治疾病采用了在整体观思想指导下的辨证施治,这是中医药的一个十分鲜明的学术特色。在中医学中有关这方面的一个代表性理论就是“五运六气学说”,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真正能够运用这套学说于临床实践的人已越来越少,在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的教学中已经有很长时间也不涉及此内容,而且还一度被批判为封建迷信。

    中医药界很多人在回忆20世纪50年代蒲辅周用中医药方法治乙脑的事迹时,多认为这是一个辨证施治的案例。其实,准确地说,这应该是中医药运用“整体观”思想进行“辨证施治”的一个现代经典案例。

    蒲辅周(1888~1975年),原名启宇,1888年1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一个世医之家。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都是精通医道、名闻乡里的医生。1955年,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成立,蒲辅周奉命调京工作。

    1956年8月,北京地区乙型脑炎流行。医院按照之前石家庄用清热解毒、养阴法的治疗经验,用中药白虎汤和输氧、注射青霉素等西法治疗,效果不显。蒲辅周作为专家组成员,肯定了石家庄的经验,用温病治疗原则治乙脑是正确的,但应遵循“必先岁气,毋犯天和”的原则,根据五运六气学说来研究北京的气候环境因素。他分析说,北京今年雨水较多,天气湿热,患者偏湿,属湿温。倘不加辨别,而沿用清凉苦寒药物,就会出现湿遏热伏,不仅高热不退,反会加重病情。正确的办法,是采用宣解湿热和芳香透窍的药物,湿去热自退。改投通阳利湿法,用杏仁滑石汤、三仁汤等加减化裁,效果立竿见影,不少危重病人转危为安,一场可怕病疫得以迅速遏止。这一事迹在全国中医药行业内外产生了积极的“轰动性”效应,大大增强了大家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信心。1956年9月4日,《健康报》在头版中报道了这场中医药大战乙脑的成果:“运用中医治疗温病原则治乙型脑炎,北京市不少危重脑炎病人转危为安”。

    周恩来总理曾经称赞蒲辅周是“高明的中医,又懂辩证法”。在1971年初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出:“蒲辅周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他的医学思想是讲辩证法的,他是有真才实学的好医生,要很好地总结他的医学经验,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1987年4月,四川省第三届医学史学术讨论会暨蒲辅周学术思想讨论会在蒲辅周的故乡四川梓潼举行,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特别题词:“中国名老中医蒲辅周同志,医学深博,经验丰富,临床效果极好,值得学习。多年来我和周恩来同志受益颇多,特写数行,表示对他的深切缅怀,崇高敬礼!”

更多中药材
  • 这位患者是手指,下肢以及眼睑的水肿,西医检查了一大圈儿,没有什么问题,排除了一些心源性的,肾源性的这些方面的水肿的一个诱发疾病,所以说最终给他定义为血管神经性水肿。我们来看一下他的临床表现,他容易出现的是双下肢,双手眼睑水肿,喝水喝多点儿,......
  • 第一点就是口腔舌体灼热疼痛,舌头啊就像被开水烫了一样,口腔黏膜也是这种感觉,早晨一起来,这个症状就开始了,一直到晚上,这一天没有好受的时候,逐渐的加重,到晚上睡觉了,我算解脱了,第二天早晨起来又是这样的一个临床表现。所以说大家来看一下,通常......
  • 她是一位49岁的女性患者,为什么强调年龄,因为这个女性患者来了就讲了,说我有这种子宫肌瘤,也有腺肌症,然后你说我都到这个年龄,马上绝经了,杨大夫你就帮我控制一下,把我这症状缓解缓解,如果绝经了,它不再长了,有就有,那我也不想挨刀动手术了。我......
  • 这个患者,说来也是一个巧合,我是给他家属看病,然后他陪着来的,他就跟我说了这个头痛的问题,他说我这个头痛,几乎疼了20多年了,每天都疼,也尝试了很多的治疗办法,那么这个中药能不能治,我就跟他讲,你可以跟我聊一聊,然后,尝试用中药去解决一下这......
  • 这位患者口服的是埃克替尼靶向药物治疗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出现了副作用,第一就是反酸,烧心,胃特别的不好,自从吃上这个药物之后,胃特别的难受,反酸,水,烧心,甚至有一种灼热疼痛的感觉。再有,大便溏薄,大便不成形,一天两三次,这也是之前所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