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健脾兼燥湿,平安度长夏

    进入阴历七月,也就进入了“长夏”的时节。所谓长夏,特指夏与秋之间,即夏末秋初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许多地方尤其是南方,此时最大的特点是湿热多雨。过去北方不似南方那样阴雨连绵,但今年的长夏却与以往大为不同,一个月来京城雨水不断,闷热潮湿,让人颇有些在南方的感觉。

    我国传统中医的整体观念中,人体的脏器与季节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湿”为长夏主气,人体中的脾与之相应。长夏季节,湿气当令。湿为阴邪,而脾为至阴之脏,故脾气旺于长夏,但若长夏湿气过盛,又容易损伤脾脏。同时,脾主运化水液,脾的阳气易衰,阴气易盛,湿邪侵犯人体后最易伤害脾阳,而脾阳的虚弱也进一步助长了湿邪的侵入。

    中医认为,因湿性重浊黏滞,易阻遏气机,故其引起的疾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也是夏季常见病的特点。闷热的天气里,门诊常常有患者自述感到乏力困倦,四肢沉重,昏昏欲睡;或肠胃不适,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皮肤不净,癣、痱发作,瘙痒难愈;若连续多日阴雨不断,老年人则更易出现全身或部分关节酸痛麻木,行动不利,此时有风湿、类风湿疾病的人症状亦会加重。

    为了平安健康地度过夏天,古人在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积累中,提出了“长夏防湿”的养生原则。也就是说,夏季治疗由暑湿引起的疾病的关键,在于健脾燥湿。若人体自身阳气充足,湿邪自然难以侵犯。因此,首先应重视保护脾胃功能,补益脾阳。糯米、莲子肉、山药、太子参、茯苓等,都是适合长夏的清补健脾之品。

    我在这里举两个在生活中琢磨出来的小窍门:夏季下午如果常常自觉乏力嗜睡,可在饮食中加入以下食物:莲子肉、山药、大枣。同时辅以如下小方:黄芪10克、白术6克、茯苓10克,煮水服用。平时可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解毒的食物,如西瓜、苦瓜、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等。

    其次,要避免暴饮暴食,伤及脾胃,避免饮食中有过量油腻及大量肉类,这些食物容易产生或加重内湿,加重症状。外出归来,又热又渴,也不要图一时之凉快打开冰箱大喝冷饮,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最损脾胃。如出现脾胃不适,腹痛腹泻,可以在家中备些参苓白术丸(此药为非处方用药,可在药店买到,药性较缓)缓解一时症状,若不适加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

    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夏季人体出汗多,毛孔开放,极易受风寒之气侵袭。故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睡觉时应以薄棉毯或毛巾盖住胸、腹,防止受凉。切莫让电风扇、空调冷风直吹,也不要用凉水冲洗头、脚。如果出汗后突然遭受冷刺激,往往会使皮肤骤然收缩,散热功能锐减,出现头痛、发烧、腹痛、腹泻等症状,老人或身体虚弱的人严重时可能昏厥,甚至诱发并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来源:北京青年报)

更多中药材
  • 冠心病可以说是现代人的通病,得了冠心病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些冠心病患者由于日常没有注意保健还有可能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健康问题,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日常的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只有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将冠心病对人的危害降到最......
  •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会给人的身体带来很大的危害,因此对于那些有肝气郁结的朋友来说,如果有肝气郁结的问题的话一定要想办法及时的解决,肝气郁结的问题会给身体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的,会引起情绪失调,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的问题,因此对于有肝气郁结的问题的......
  • 就记得电视剧里,如果谁想要恶搞,就给来点巴豆,看着那人焦虑的神情和一趟趟上厕所的窘迫,开心不已;我是这么认识巴豆的,不知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其实,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功能破积、逐水、涌吐痰涎,有助于治寒结便秘、腹水肿胀、寒邪食积所......
  • 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很容易就能够见到巴豆的影子,侠客们为了能够实现什么妙计,都会有巴豆使人腹泻,那你知道巴豆是什么吗,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及叶亦供药用,巴豆树为常绿乔木,高6~10米,中医药上以果实入药,性热,味辛,......
  • 千金子草,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样,刚看到这个词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更别提它的功效与作用,千金子为大戟科植物续随子的种子,又名千两金、菩萨豆(《日华子》),续随子(《开宝本草》),拒冬实(《本草图经》),联步(《斗门方》),拒冬子(《本草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