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服用中西药要间隔半小时

    很多人都持有西药治急症、中药治慢性病的观点。因此服用西药,感觉没有效果时,往往又改吃中药,甚至有人既服西药又服中药。专家对此提醒患者:不提倡联合用药,如果需要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最少也要间隔半小时以上,以免药物相互作用。

    中西药虽然都是药物,但其理化性质不一样,同时服用可能发生种种不良反应,或者破坏其有效成分而降低疗效;或者使药物的毒性增强。专家指出,多数西药开始被身体吸收约需半小时左右,经新陈代谢后,对中药影响较小。有些中药药性发挥比较快,大约半小时后也可吃其他药,当然间隔时间长些,效果更好。

    另外,服用中草药时,不要同时服用含铁质的西药或富含铁的食物,因有些中草药中含有鞣质,两者会产生不溶性的沉淀物,不但使药效损失,还会出现副作用。降血糖药不要和枸杞、甘草、十全大补膏、川贝枇杷露及中药蜜丸合用。降血压药禁止与含有升血压作用的麻黄同服等。

    其实,不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在服用时间上都颇有讲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呈现明显的生物节律性,不同时间服药,其疗效和毒性可能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要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同时让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就必须掌握最佳的服药时间。如降血压药物,适宜早上7时、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且早晨用量略大。有些抗生素类药物,因其代谢快,需每隔6小时服药1次。治疗哮喘药如氨茶碱宜在早上7时左右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在早上7时左右(餐后)服用疗效高而持久。

    而治疗慢性病的中成药(各种膏、丸、散、片、丹、露、药酒、冲剂)需固定时间服用,使体内保持相对稳定的药物浓度。早饭前30至60分钟和晚间临睡前30分钟左右,空腹各服一次,以利吸收。伤风、感冒的辛温解表散寒药,则要趁热温服,服后即上床安卧。补养、健胃药宜在饭前服用,增加药物的吸收率。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
  •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某,女,53岁,2010年11月15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予伸筋丹、小活络丸、独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药物交替内服,及针灸、按摩、热敷、理疗、膏药贴敷,收......
  • 王树文 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笔者近治一慢性腹泻患者,方中使用了被列为“十八反”禁忌的反药,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较强的药物反应,后经辗转加减变通,继续使用反药控制了病情。恰好近日又读了贵报2011年7月29日载“使用十八反,犯禁还是突破”一文,......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秋伤于湿”语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对此说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当今医者,多遵喻嘉言“秋伤于燥”之说,笔者认为,一年有四季之分,有旱季和雨季之别,各季节之间的转换规律前后联系,互相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