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秋季养生多设防

    秋天是身体的“多事之秋”,秋天的衣食起居要在以下一些方面多加防范:

    白露之后防秋寒

    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如着凉使免疫力下降,容易患肺及呼吸道疾病,出现发烧咳嗽、支气管炎、肺炎等;若风邪侵犯经络筋骨,使气血阻痹,可出现四肢关节疼痛。

    慎食秋瓜防坏肚

    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而引发胃肠道疾患。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初秋养阴防滥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注意不要无病进补和虚实不分滥补。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病人不宜用补药。虚证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滋补品包括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

    秋季锻炼有三防

    一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锻炼时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汗湿的衣服,以防身体着凉。二防运动损伤。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低气温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组织的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三防运动过度。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秋冻有益防过度

    天气渐凉时加强防寒锻炼,可使人体的抗御机能得到锻炼,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对于秋冻的理解,不应只局限于不忙添衣,还应从广义上去理解,诸如运动锻炼,也要讲求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活动时切勿搞得大汗淋漓,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以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冷水浴应在整个秋天坚持,不要间断。

    拒绝秋膘防肥胖

    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温适宜,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所以,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的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品,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

    晚秋初冬防心梗

    晚秋时节,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病人秋冬之交血压往往要较夏季的血压增高20毫米汞柱,容易造成冠状动脉循环障碍。此时注意多摄入含蛋白质、镁、钙丰富的食物,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还应防止进食过饱,晚餐以八成饱为宜,晨起喝杯白开水,以冲淡血液;日间多喝淡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更多中药材
  • 胃食管反流病容易反复,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患者在饮食上的不注意,还有一些患者说就是在这个情绪上的难以控制。胃食管反流病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在生活上要严格遵循三忌三戒。第一个就是忌油腻食品。人在高脂肪饮食以后啊,胃的排空速度慢,容易刺激这个胆囊的......
  • 那么今天呢,来跟大家聊一聊大便的异常情况。有一些病人吧,就是对这个大便观察还是比较仔细的,但也有一部分人呢,对自己的大便这一块呢不是很认真,或者不是很细心,习以为常,就是甚至说大便异常的时候,他也习以为常,有时候呢,还是会忽略一些比较严重的......
  • 那么它这些特征出现以后呢,有一些患者会伴有这个肠上皮化生,还有一些不典型增生,随着这个现在这个生活水平地提高啊,胃肠镜的普遍开展,它的发病率还有他的检出率都逐年上升,那么我们中医认为这个。慢性萎缩性胃炎呢,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所导致的,病程比较......
  • 这个免疫力啊,其实不光是西医的名词,在中医《黄帝内经》上说的是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你的免疫力充足,外部有的邪气呢,就不可能干扰或者侵袭你,经常生病呢,归根到底还是体内的正气不足。尤其指的是一些慢性病。因为正气和邪气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 今天跟大家说一说,那么从中医角度来说,主要就有三大原因,主要就是虚实,我们所说的虚呢,就是气血不足,或者是肝肾不足,那么每个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呢天生可能就是虚弱一些,有些人是因为后天因素,包括房劳过度啊,或者是工作上过于劳累啊,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