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红椽木子

    拼音注音Hónɡ Chuán Mù Zǐ出处

    出自《陆川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壳斗科植物刺栲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tanopsis hystrix A.DC.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剥出种仁。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南部、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西南部、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可达25m。胸径1.5m。树皮灰色至灰褐色,呈块状剥落;幼枝有暗黄色短绒毛和黄色鳞秕,二年生枝几无毛。叶互生;叶柄长0.5-1cm;叶片薄革质,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7-12cm,宽2-3.5cm,全缘或顶部有数对浅锯齿,上面光亮无毛,下面密生红棕色或黄棕色紧贴的鳞秕,二年生叶下面黄灰色或灰白色,叶中脉凹下,侧脉10-14对,支脉常不明显。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呈直立穗状花序;雌花序长10-18cm,为短穗状花序;果序长约15cm;壳斗具1坚果,球形,连刺径2.5-4cm,4瓣裂,刺长0.8-1.2cm,基部或在中部稍不有分枝,密生;坚果宽卵形,直径0.8-1.5cm,高1- 1.5cm,几无毛,果脐占果面积的1/3-1/4,子叶平突,无毛。花期4-6月,果期8-10月。

    化学成分

    茎含17(21)-何帕烯-3β-醇乙酸酯[hop-17(21)-en-3β-yl acetate],无羁萜酮(friedelin),无羁萜-3β-醇(friede-lan-3β-ol),β-粘霉烯醇(glutin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豆甾烯-3-酮-6β-醇(stigmast-4-en-3-one-6β-ol)。叶含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2-羟基何帕酮(22-hydroxy-hopanone),和β-谷甾醇。

    性味

    甘;性温

    功能主治

    健胃消食。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泄泻

    用法用量

    内服:炒食或煮食,15-30g.

    各家论述

    《陆川本草》:滋养强壮,健胃,消食。治食欲不振,脾虚泄泻。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眼藤拼音注音Bǎi Yǎn Ténɡ别名爬山虎、咸鱼头、五眼子、泥藤草、大甘草、小叶羊角藤来源为茜草科巴戟属植物百眼藤Morinda parvifolia Bartl.,以全株入药。四季可采,鲜用或晒干。性味甘,凉。功......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脉根拼音注音Bǎi Mài Gēn别名黄花草、牛角花、黄瓜草、小花生藤、地羊鹊、斑鸠窝来源豆科百脉根属植物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集,切碎晒干。性味辛,平。功能主治清热解毒,......
  • 《中药大辞典》:百舌鸟拼音注音Bǎi Shé Niǎo别名反舌、反舌鸟(《易通卦验》),交啄(《春秋保干图》),牛屎八哥(《纲目》),牛屎了(《本草求原》),乌鸫(《脊椎动物分类学》),乌鴶(《中国的鸟类》),牛屎八(《四川中药志》)。出处......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花锦蛇别名金钱白花蛇[广西]来源游蛇科动物百花锦蛇Elaphe moellendorffi (Boettger) 的初生幼蛇加工环绕成圆盘状者。注意阴虚血少、内热生风者慎用。功能主治搜风胜湿,定搐搦,强腰膝。用于半身不......
  • 《全国中草药汇编》:百草霜拼音注音Bǎi Cǎo Shuānɡ别名锅底灰、锅烟子来源为杂草经燃烧后附于锅底或烟筒中所存的烟墨。刮下或扫下,过细筛,除净杂质。性状为乌黑色粉末或结成小颗粒,手捻即为细末。质轻细,似霜,随风可以飞扬,入水则漂浮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