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调料对药物疗效有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服用品种繁多的中西药物时,注意油盐酱醋糖对某些药物疗效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对此,药店药师不可不知,并应向前来购药的顾客做出适当的提醒。

    植物类食油,如花生油、豆油、芝麻油等,可增强降脂药物的效果。动物油,主要是猪油、牛油、羊油、鸡油等,却能增加体内脂肪存贮,降低某些治疗及降低血脂药物的功效。

    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起着调整体液和细胞之间酸碱平衡的作用,食盐可抑制降压药、利尿药、肾上腺素等药物的疗效。

    酱油和豆瓣酱等是烹炒菜肴常用的佐料,但有的患者在服用优降宁、闷可乐等治疗心血管疾病及胃肠道疾病的药物时,不宜吃酱油和豆瓣酱,不然会引起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不仅降低药效,还会增添痛苦。

    食醋为酸性物质,而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乳酶生、胰酶素、红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属碱性药物,服用上述药物的同时食用食醋,则会使药物中和失去药效。所以服用上述药物时须忌食醋。

    有些人吃中药汤剂怕苦,常加糖矫味,其实,吃中药不能滥加糖。这是由于糖能抑制某些退热药的药效,干扰矿物元素和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而某些健胃药就是靠其苦味刺激消化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达到治疗目的,这就是“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中药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的蛋白质、鞣质等成分能与糖,特别是与含铁、钙等元素和其他杂质较多的红糖起化学反应,使药剂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凝固、变性、混浊、沉淀,这样不但会影响药效,而且还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另外,糖还可分解某些药物,如马钱子的有效成分,使其失去治疗作用。所以,不管服中药还是西药,都不能因味苦而随意加糖。

更多中药材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李家民主任从事中医儿科工作已近40年,秉承享誉津门的“小儿王”任宝成老中医的思想,注重“脾胃学说”,结合任老的验案及其自身多年的临床经验,继承和发扬“脾胃论”的学说,逐渐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思想——以“脾胃为中心......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刘某,男性,44岁,因肛门块物肿痛反复发作两个月来院就诊。自诉两个月前突发肛门左侧有一鸽蛋大小包块,肿胀疼痛,经抗生素静滴治疗,疼痛稍减,肿块未消,每因劳累则肿痛又起,无恶寒发热,无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便,无便血,大......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痤疮病机多属血热、湿热、热毒、血瘀,一般多将本病分为肺热证、血热证、胃肠实热证、热毒证、湿毒血瘀证等,治疗上分别选用泻白散合枇杷清肺饮、桃红四物汤、清胃散、五味消毒饮和除湿解毒汤等。但我们发现,临床辨治......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鬼箭羽性寒,味苦。功能活血散瘀,杀虫。《本草述》:“鬼箭羽,如《本经》所治,似专功于女子之血分矣。又如苏颂所述古方,更似专功于恶疰及中恶气之毒以病于血者也。”忍冬藤性寒,味甘,气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可以......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