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菊花药膳养生保健

    菊花是秋天的“花中仙子”。我国食用菊花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就有“朝饮木兰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吟咏。菊花入膳,不仅食之味美,而且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现介绍几款菊花食疗药膳方。

    红枣菊花粥

    取红枣50g、粳米100g,菊花15g。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调味食服。此方具有健脾补血、清肝明目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使面部肤色红润,起到保健防病的作用。

    菊花山楂茶

    菊花15g,生山楂20g。水煎或开水冲泡10分钟后即可饮用。每日一剂代茶饮。此茶具有健脾、消食、清热、降脂的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和肥胖等。

    杞菊决明子茶

    枸杞子10g,菊花6g,决明子20g。将枸杞子、菊花、同时放入较大有盖的杯子中,用开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便可饮用。当茶频饮,一般可冲3~5次。此茶具有清肝泻火,养阴明目,降压降脂作用。适用于肝火阳亢型脑卒中后遗症,症见肢体麻木、瘫痪、头晕目眩、头重脚轻、面部烘热、烦躁易怒、血压升高、舌质偏红、苔黄、脉弦者。

    菊楂决明茶

    菊花10g,生山楂片15g,决明子15g。将决明子打碎,同菊花、生山楂片水煎。可酌加白糖,代茶饮。具有疏风、散热、平肝、润肠通便降压功效,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对于阴虚阳亢、大便秘结等症效果更好。

    菊花萝卜粥

    菊花6g,胡萝卜100g,葱花5g,食盐、味精、清汤适量,香油5g。将胡萝卜洗净切片,锅上火,倒入清汤,放入菊花、食盐、胡萝卜煮熟。撒上葱花、味精,淋上香油,出锅后盛入汤盆即可。此汤具有良好的明目养眼功效。

    菊花粥

    糯米100g,决明子15g,鲜菊花30g。将锅烧热后放入决明子稍炒后,加水5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去渣,再加水适量和糯米一起煮粥,待粥熟时加入菊花再煮开,加入油盐或冰糖调味食用。具有散风热、清肝火、降血压等功效。

    菊花炒肉丝

    鲜菊花50g,猪瘦肉300g,鸡蛋1个。先将菊花去蒂撕成花瓣,洗净;瘦肉切成薄肉丝,鸡蛋去黄,水豆粉等调料对成汁。炒锅烧热,放入猪油50g,待油5成热时放入肉丝,再把对好的汁搅匀倒入锅中,先翻炒几下,接着放入菊花,翻炒均匀,熟即起锅食用。具有养肝血、悦颜色、清风明目的作用。

    菊花猪肝汤

    枸杞子15g,鲜菊花60g,鲜猪肝300g,精盐、味精少许。先将猪肝洗净切片,放入热油锅内略煸,加菊花水(菊花用纱布单包加水1000毫升,武火烧沸15分钟,取出纱布袋,放入枸杞武火煮沸,15分钟后改用文火,熟时放精盐、味精调味),具有滋补肝肾、清热明目之功效。

    菊花火锅

    鲜菊花、生鱼片或生鸡片。菊花火锅是苏杭一带的名馔药膳,它将鲜菊花瓣浸入温水中漂洗,捞起放入竹篮里滤净,暖锅里盛着原汁鸡汤,将鱼片或肉片投入锅时,须抓一些菊花投入锅中,鱼片鸡汤加上菊花“三合一”清香和鲜美,特别奇特,令人胃口打开。主要作用为清热、平肝、明目。

    鸡蛋菊花羹

    鸡蛋1个,菊花5g,藕汁适量,陈醋少许。将鸡蛋打成液与菊花、藕汁、陈醋调匀后,隔水蒸炖熟后即成,每日1次。具有止血活血、消肿止痛的作用。适用于食道癌咳嗽加重、呕吐明显者。(博 恩)

更多中药材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
  •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称心功能不全,由于心脏泵功能减退,致静脉瘀血,动脉血液灌注不足,心脏不能充分排出足够的血量满足机体代谢和发育的需要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多为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使心脏负荷加重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导致死亡。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