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润肠通便最是实用火麻仁

    火麻仁入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诸家本草都认为火麻仁是一味润肠通便而兼有补养作用的药物。《神农本草经》言其“补中益气,久服肥健”。《药性论》说它“治大肠风热结涩及热淋”。《本经崇原》则谓“火麻仁性味甘平无毒,主补中益气,久服肥健,不老神仙”。《本草备要》亦云火麻仁“缓脾润燥,治阳明胃热汗多两便难”。

    现代研究表明,火麻仁含脂肪油、蛋白质、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因脂肪油可润燥滑肠,故中医常用火麻仁来治疗大便燥结,尤其适用于治疗老年人血虚津枯之便秘。另外,诸如虚弱与热积病后,及产后津枯血少的肠燥便秘患者,同样很适于服用它。

    很多老年人因津枯肠燥而导致大便燥结,不能顺利排便,甚至有人一连好几天也解不下大便来,往往苦不堪言。遇到这种情况时,若使用猛烈的泻下药攻之,又易引起腹泻不止,且止泻后便秘依然如故,根本不能解决问题。而火麻仁既可润燥滑肠,药性又较为缓和,故老年人最好选用火麻仁或次火麻仁为主药的方剂来润肠通便。

    此外,火麻仁富含脂肪油,而脂肪油中又含有大量亚油酸、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这对人体十分有益。

    火麻仁因为性味甘、性平,故而较少出现毒副反应。但其不宜与牡蛎、白微、茯苓等配伍使用,否则会降低药效。火麻仁的一般用量应该控制在9~30克之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60~120克为火麻仁的中毒剂量。临床报道有人在服用了大量的火麻仁后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四肢发麻、烦燥不安、精神错乱、手舞足蹈、脉搏增速、瞳孔散大、昏睡、昏迷等。因此在用药时一定要注意控制剂量。

    火麻仁相关方剂4例

    麻仁丸

    方药:由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芍(炒)、蜂蜜等药物组成,前6味药共研成粉末,蜜制为丸。

    用法:麻仁丸的制剂规格有3种,其一为黄褐色水蜜丸,每次服6克;其二为小蜜丸,每次服9克;其三为大蜜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1丸。无论选用何种丸剂,每日均服1~2次,重症者可酌情加服1~2次,直到通便为止。个别服此方无效者,则应请医生另外开别的药方。

    适应证及禁忌人群:此方能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凡大便干结,数日一行,小便短赤或频数,口干咽燥,脘腹胀满或疼痛,舌红苔黄,脉滑数者,可选用此方。但纯由血少津亏引起的便秘则不宜使用。

    麻仁润肠丸

    方药:由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术香、陈皮、白芍、蜂蜜等组成,蜜制为丸,每丸重6克。

    用法: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适应证与禁忌人群:凡大便秘结,脘腹胀满,尿频,口干咽燥,舌红苔黄或黄燥,口干口臭,脉滑数者,可选服此方。但纯由血少津亏引起的便秘不宜使用,孕妇也应忌服。

    麻仁滋脾丸

    方药:由火麻仁、大黄、当归、厚朴(姜制)、苦杏仁(炒)、郁李仁、白芍等组成,蜜制为丸,每丸重9克。

    用法: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

    适应证:此方既能润肠通便,又可健胃消食,故用来治疗老年人便秘效果尤为良好。凡便秘难解,数日一行,脘腹胀满,饮食无味,烦躁不宁,舌红少苔,脉弦细者,可选服此方。

    火麻仁冲剂

    方药:火麻仁、枳实、杏仁、厚朴各10克,芍药、当归、炒四仙各6克,大黄、陈皮各5克,郁李仁3克,甘草1克。上药加工成冲剂,每袋含生药6克。

    用法:口服。1岁以下每次1/4袋,1岁~3岁每次1/2袋,3岁~7岁每次1袋,均为每日2次。7岁以上每次口服1袋,每日2次。一般服药1~6天均能取效,多数效果较佳。

    适应证:用于治疗小儿习惯性便秘。

更多中药材
  •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医有一部经典《黄帝内经》,它所谈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六腑有问题,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发咳嗽的症状,不单单是肺脏的问题才引起咳嗽。那么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铁杆粉丝,因为在近两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几次来找到我进行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现在她状态非常不错,每天都能够生活自理,活动,锻炼都非常的自如。当时这位老者来找到我的时候,表现......
  • 当时她就告诉我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活动大劲儿了,我就是有的时候胃疼,疼一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牙疼,疼一阵也过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觉,闷痛的感觉,上不来气儿,然后一会儿也过去了。这个地方疼的时候,家里就告诉我说,你这有可......
  • 他来找到我的时候,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重度的乏力,整个人特别没有精神头,我躺那儿或者是我坐那一会儿我就能睡着,什么事儿都不想干。再有就是消化系统的症状也是非常的典型,就是胃胀,有的时候会是胃疼,反酸,烧心,打饱嗝,感觉口干口苦,口里边有异味儿......
  • 我们中医概括为这种叫里急后重,然后,吃东西也不容易消化,总感觉容易打嗝,口里边总是有这种酸腐的气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但是颜色是淡暗的,苔黄白而腻,脉沉缓无力。就是这样一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重,那么今天我通过这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