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傈僳族

    傈僳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古老的成员。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丽江和迪庆、大理、保山、德宏、楚雄、临沧等州县。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德昌等县也有分布。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傈僳族人口数为634912。使用傈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先后使用过3种文字,一种是西方传教士创制的拼音文字,一种是维西县傈僳族农民汪忍波创制的音节文字,第三种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新文字,已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推行。

    傈僳族的名称,最早见于唐人著述,樊绰的《蛮书》称之为“栗粟”,被认为是当时“乌蛮”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彝族、纳西族在族源上关系密切。根据民间传说和历史记载,公元8世纪时,傈僳族的先民居住在金沙江两岸,曾受“勿邓”、“两林”两个强大部落的统治。12世纪以后,傈僳族先后受元代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明代丽江土知府木氏的统治。16世纪中叶,由于战争以及反对木土司的压迫和掠夺,大批傈僳族人在头人木必帕的率领下,渡过澜沧江,越过碧罗雪山,进入怒江地区。此后的两个世纪,陆续有大批傈僳族往西和往南,迁入德宏、临沧、耿马等地。有的则沿金沙江南下,进入禄劝、大姚等地。19世纪20年代,清朝在靠近内地傈僳族分布的丽江、永胜、华坪等地,实行“改土归流”。一些世袭的纳西族和白族土司为流官所取代。

    1908年,云贵总督府及丽江府派阿墩子(德钦)弹压委员夏瑚巡视怒俅两江,夏瑚委任怒管及俅管袁裕才等分别管理怒江及俅江(独龙江)事务,并下令取缔过去康普、叶枝、察瓦龙等地土司对傈僳族、独龙族的苛派。

    1911年,英国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领土片马、鱼洞、岗房等地。辛亥革命后,云南军都督府都督蔡锷任命西防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师师长李根源组成3个殖边队进驻怒江地区,从而阻止了英国殖民势力向怒江的窥伺。此后,云南地方政府分别在怒江地区建立了知子罗(碧江)、上帕(福贡)、菖蒲桶(贡山)、泸水等4个行政委员公署,1928年以后分别改为设治局,并在独成江的茂当设立公安分局,管理独龙江事务。

更多中药材
  • ► 飞蚊症是什么?眼睛的飞蚊症大多属于正常的老化现象,但也有可能是其他病变,例如视网膜脱落,眼睛发炎等。► 飞蚊症有什么病症?视线范围内出现点状、线状、网状、水泡状,半透明或透明物件或看东西时,发现灰黑的点状或呈线状影像,随著眼球的移动,慢......
  • ►抑郁症是什么?过去常被称为神经衰弱,属于轻度精神疾病。患者的情绪会出现障碍,导致身心失衡,情绪会继续抑郁,对事物失去兴趣或动力,思想会变得消极,从而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抑郁症的定义是:患者持续两周以上,有五个或五个以上既定的生理或心理症状......
  • 脾胃护理。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的基础,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主要运输水液。水分的产生不仅与脾胃密切相关,而且最容易对脾胃功能造成损害。因此,风湿病患者必须照顾好自己的脾胃,平时要避免暴饮暴食、嗜酒、吃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尤其是贪凉喜冷。......
  • 夏天属于火,与心相对应,所以夏天要注意心灵的调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意思是夏天要心平气和,保持快乐快乐的心情,让胸怀宽广,精神饱满。对待外界的东西要像含苞待......
  • 第一个提倡早上脉搏的是《黄帝内经》中的“脉要精微”篇,其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这段话的翻译是:脉搏通常是在早上,此时人们没有工作,阴气没有干扰,阳气没有消散,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