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藏醫五味甘露湯

    藥浴是藏醫學中常用的一种療法。藏醫最常用的洗浴藥液為五味甘露湯。

    處方和制法:

    五味甘露湯的藥物組成及制法:麻黃、水柏枝各2份,叢生亞菊3份,圓柏葉、黃花杜鵑葉各1份。每份之量以1斤以上最佳。上述藥物入鍋,加滿清水,煎煮1小時后,取出其藥汁,藥渣鍋中再加滿清水,重复煎煮,反复3次,然后用篩濾去藥渣,將3次藥汁合并,即可應用。

    浴法:

    浴時先將藥水加熱至适當溫度(一般以40℃為宜),隨后入水浸浴。每日2次,每次半小時,浴后蓋被發汗1一2小時,7天為一療程。藥浴部位可根据病情需要分全身浸浴或局部浸浴兩种。如患部在頭部,可用盆盛藥水澆淋。注意調節水溫,始終保持适當溫度。

    适應症:

    本法适用于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偏癱、小儿麻痹症、產后風、麻疹等多种疾病。

    主要功能:

    散寒祛風、發汗利尿、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燥濕止痒。

    臨床在應用五味甘露湯進行藥浴時,可根据具体病情辨証加減:

    受風、寒引起的消化不良,可加寒水石、野姜、紅耳鼠兔糞膏、蓽茇各9克。

    關節疼痛劇烈,加麻黃、白野蒿。

    白脈(神經)病嚴重者,宜加麝糞、望月砂,或加羊糞及鹼花。

    某些頑固性皮膚病,跛蹺等症,宜用叢生亞菊、鹼花、酒糟,共煮汁浸浴。

    藥浴具有廉、簡、便、驗特點,适合在醫院及家庭中應用。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