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第八章第三节丰富的药物学知识

    壮族聚居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茂盛,四季常青,动植物繁多;山地广阔,岩溶广布,矿藏十分丰富,因此,是个中草药、动物药、矿物药的天然宝库,具有丰富的药材资源。

    壮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壮族地区就出产了大量的药物。如我国最早有医药记载的春秋战国的《山海经》就记载有瓯骆地区的许多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如祝馀、白咎(按壮语音义分别译为今之桂茶、紫苏)。《逸周书·王会解》有壮族地区用珠玑、玳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短狗等名贵药物作为贡品进贡朝廷的记载。有些壮药因疗效得到肯定而被传入中原为汉人所用,例如,壮人用于防治瘴气的薏苡仁。《后汉书·马援传》载:"出征交趾,士多瘴气。"因常服薏苡仁能防治瘴疾,后带回中原,薏苡仁就成了常用中药。从广西平乐县银山岭汉墓出土的薏苡仁可得到佐证。在贵洛市罗泊湾汉墓出土的文物中,也有铁冬青、金银花等壮医常用药。" 在《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种药物中,就有壮族地区盛产的菌桂、牡桂、薏苡仁、丹砂、钟乳石等被收录,该书中有"除寒热邪气,破积聚愈病"等作用的"下药"125种,壮族地区大多有出产。唐代《新修本草》也收载了不少壮药,如蚺蛇胆、滑石、茯苓、桂、蒜、瓜馥木、黑石脂、钩吻、白花藤、蛇王、郁金、苏方木等。稍其后的《本草拾遗》,更收载了著名的壮医解毒药--陈家白药和甘家白药。毒药和解毒药的广泛应用,是壮医的重要诊疗特色和突出贡献。明代《本草纲目》收载的岭南地区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中,大部分成了中医的常用药,并且沿用至今:例如,三七、甘草、沙参、黄连、郁金、乌药、蜈蚣、蛤蚧、珍珠、滑石等。此外,将丹砂烧炼成为水银的先进方法和田七的发现及利用,也表明了壮药开发利用达到一定的水平。

    至今有许多名贵和常用中药来源于壮药,如田七、薏苡仁、蛤蚧、罗汉果、金银花、铁冬青等。就田七而言,据资料记载:田七本名三七,因主产于广西壮族聚居的田阳、田东、那坡、德保、靖西一带,昔日商贾,对其交易,多集中于田州一带,故又名田七,是为地道品种。明代以前,中原医家尚不知三七为何物,而壮族人民早已使用它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称:田七"生广西南丹诸州番峒深山中",主治"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未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损伤,淤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若受杖时,先服一二钱,则血不冲心,杖后尤宜服之,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说明田七治疗内外损伤、淤血停留等病证乃壮族人民最早发现及应用的,其功劳是不可磨灭的。现代研究证实,田七内含皂甙等有效成分,具有人参的治疗作用而避免了人参的副作用,国外研究声称三七具有抗癌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田七的开发研究方兴未艾。从田七牙膏、田七花茶到云南白药以及多种心血管疾病防治药品,都以田七为主要原料或重要成分,产值数以亿计,由此可知壮药对我国药物学乃至世界药物学做出的重大贡献。

更多中药材
  • 逍遥丸它的功效是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它所治疗的病症是肝郁血虚脾弱之症,那说到这儿了,我们之前也讲过逍遥丸,我们逍遥丸的时候告诉大家了,这个方子所治疗的病症是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因为肝是藏血之脏,出现了肝血亏虚,那么肝气郁滞日久,肝和脾的功能......
  • 那么我再仔细问问,患者提到了她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同时还有心慌气短,那么这个女性患者的面色是一个萎黄的,唇色是一个色淡的,脉象沉细弱,舌淡苔白。从这样的这种描述来看,患者是以失眠为主诉来就诊的,我们肯定要从心来入手了,但是我们还要看看原因所......
  •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男,41岁,自述大便长期不成形,不敢吃油腻的东西,一吃油腻的东西就拉肚子,那么有时候大便还有不消化的食物,自己说这种情况已经有三年多了,期间也服用过一些药物,总是时好时坏,最近一段时间呢,患者因为工作忙,......
  • 其实也就是我们说到了男子到了五八四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肾气不足的表现,那么这种表现会在哪里呢?一个就是我们说的掉头发,那么再一个就是牙齿松动,那么这都是可以提示肾气不足,肾精亏虚了。所以很多40岁以上的男性朋友都非常注重养生,如果你也到......
  • 其实刚才我们说的这种情况的患者有很多,在中医临床上也很常见,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病例患者,男,32岁,自述脖子疼,肩膀疼,后背也疼,总是感觉有些怕冷,肌肉的僵紧不适,尤其是在身体活动的时候,比如说扭头,转动身体,打喷嚏,弯腰,甚至咳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