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佛教和傣医的五蕴理论异同

    “五蕴”为佛教概念,是梵文skandha的意译,“蕴”有积聚之意。

    佛教认为世界可分为器世界和有情世界(人属有情众生)。器世界以地、水、火、风为基本质,有情世界由心、物两大要素构成,分而言之,名为“五蕴”。一切物质现象为色蕴,受、想、行、识四蕴为心。

    色指实有之物质而言,有具体、抽象之别。任何色法皆不外地、水、火、风四大要素。“受蕴”为领纳种种顺逆境界而生起之各种感觉。可分为身受、心受两系,二者互相影响,相互为用。外境之事物,由理所构成的知觉与表象名“想蕴”。“行蕴”指人缘种种境界时,对外界环境产生的心理活动,并促使行为活动以成其事。“识蕴”为具有分辨功能的意识活动。能了解辨别一切,为有情精神活动之主体。

    佛教五蕴学说,是为了说明“人无我”,即“人”没有实体,唯有假名。“我”只是各种五蕴要素的暂时和合,一切无常有为,皆因缘而生,“此生则彼生,此灭则彼灭”。

    傣医称“五蕴”为“夯塔档哈”,认为人类由五种实体集合而成。其“五蕴”定义与佛教大同小异。但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后,被傣医药吸收、借鉴其积极的、实体的成分,结合人体生物组织结构和精神意识,将五蕴分为“心蕴”、“形体蕴”、“受蕴”、“知觉蕴”、“组织蕴”。

    据傣医文献《三界五蕴四元素》所述,由于男性和女性的支配,促成了五蕴形成的物质元素。“喃鞍宰”、“喃鞍英”(精子、卵子)一旦结合形成胚胎,五蕴便随着相继产生。

    傣医认为,“心”是一切精神活动的主体,具有主宰、统领、支配派生其他四蕴的作用,有知晓一切事物的生理功能,通过心蕴的特殊功能,使“眼识”、“耳识”等五识成为统一的有机体,是“夯塔档哈”中最重要的一个“夯塔”。

    “形体蕴”傣语称“鲁巴夯塔”,是正常人完整的各种组织器官所构成的机体外表和脏腑所影映出现的生命现象。包括“眼、耳、鼻、舌、身;男根、女根”等28种形体的形状和生理功能。

    “受觉蕴”傣语称“皇湾哈”,是精神、情志、思维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傣医认为如果精神、思维活动长期受到强烈持久的刺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组织蕴”傣语称“混夯”,包括了全身组织的各部分,由32种器官、脏腑和其它物质结构所组成,系统地阐述了机体内五脏六腑各种组织结构、物质成分和生理功能。是人类一切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生起、聚合、发动、组合而成的复合物。

更多中药材
  • 一,胃肠积滞有内热,大便干燥容易造成便秘。二,宝宝喝水少,蔬菜吃的少,进食纤维素的含量很低,肠蠕动弱,会造成大便秘结。三,宝宝拒绝排便,因为肛门有痔疮或肛裂,排便时疼痛,所以拒绝排便。长期不排便可导致大便更加干燥,不容易排出,形成恶性循环。......
  • 第一,脾胃不好有可能消化功能比较差,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不吃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不要吃过硬、过酸、过烫的食物。建议饮食易消化,适当摄入蛋白类食物,少吃油腻肉食。第二,注意三餐规律,饮食有节,千万不能暴饮暴食。第三,饭后要尽量适当活动,避免......
  • 扭脖子的时候发出响声,就是所谓的颈椎弹响,一般有四种原因会出现这样的弹响。一、颈椎关节间有小气泡。如果人体关节间的滑液之中存在气体的话,那我们扭转脖子时气体就会快速释放形成气泡,就有了我们听到的咔咔的声音。二、肌腱韧带与关节摩擦。长时间低头......
  • 一、体质问题有的人天生体质偏热,所以比体质偏寒的人来说更容易上火。二、饮食问题,平时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油腻的食物,或者长期进食补阳之品,损伤阴液,容易上火。三、作息问题以及情绪因素,熬夜伤阴,烦躁易怒亦伤阴,两者也会导致上火。上火的原......
  • 很多朋友睡前泡脚的习惯,在中医体系中,人体是一个阴阳平衡的整体,白天阳气较盛以满足人体的正常活动,而夜晚亢奋了一天的阳气要慢慢地潜到阴分里,这样才可以好好休息。所以在晚上泡脚对人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不仅可以加快脚部的血液循环,增加人体的新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