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药补、食补和神补

    拥有强壮的体魄,是每个人所希望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有的人对“药补”很感兴趣,其理由是:“补药有病治病,无病也能强身”,因而现实生活中“闻补则喜,唯补是用”者不少,他们都寄希望于通过“药补”来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目的,其实这种观点是有一定的片面性。

    祖国医学认为“补”是针对虚证而言的,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本来身体不虚,营养尚佳,再行药补,实为徒劳之举。况且,是药三分毒,有些药物还会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平衡,用得不当反会导致疾病或使病情加重。如年高体虚误服蛤蚧、白木耳,随即声音嘶哑、咳嗽频作、咯痰不爽;亦有服用大量人参、黄芪、鹿茸、当归,因峻补不当,不仅未能扶正补虚,反而助病为虐,以致水气横溢......凡此种种,实应引以为戒。至于“正气十足”、饮食正常、营养状况尚佳者,更不需要用药补,因为误服补药往往会出现头昏、口舌生疮、流鼻血等不良反应。

    中医之药补特别讲究“对路”,应根据体虚者之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证状,因病因人而对症用药。如气虚者可选用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等益气药;血虚者选用当归、熟地、阿胶、白芍等养血药;而阴虚者可选用生地、枸杞、石斛、玉竹、女贞子等滋阴补肾药;阳虚者可选用鹿茸、巴戟天、仙灵脾、蛤蚧、补骨脂等助阳益火药。总之,应针对性地选用,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决不可以自作主张滥服乱用。

    食补,历代医家都极为推崇。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尔。”通常情况下,只要饮食正常、营养充足,根本用不着药补。从中医的角度看,“药补不如食补”,是有一定道理的。许多食物本身就是中药材,食物和中药并无绝对的界限。诸如:连肉、龙眼、山药、扁豆、大枣、百合、核桃、绿豆等等,既可药用,也都是食品。对于病后肠胃功能虚弱的人,常常更需要“食补”。通过饮食调理,补养脏腑功能,促进消化和全身状况的康复,往往能起到药物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中医除强调食补外,亦很注意神补。稳定的精神情绪,对人体脏腑气血的影响是良性的;而神志反常、喜怒无度、思虑太过都会伤神。因而中医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说法。而“神补”即所谓“养神”,则应以不损精神、调节“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为主要内容。因此扫除种种烦恼,自我摆脱悲愁的情绪,亦属“神补”。

    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波折,只有泰然处之,才可不损精神。长寿老人都以不发愁、不烦躁、保持情绪乐观稳定作为神补的经验,这些是值得吸取的。另外,适度的睡眠亦能养心神、添精力。如果睡眠时间不够,轻则精神萎靡不振、工作疏忽,重则头昏、头痛、倦怠乏力、心慌气短,如同病态,久而久之可导致疾病。《养生三要》中就有“不觅仙方觅睡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更多中药材
  • 针灸痛不痛?每个人的个人感受不一样,在针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疼痛,特别是在进针,也就是用针灸针刺破人体的表皮,把针灸针刺入人体的穴位的过程中是有痛感的,但是这种疼痛通常比较轻微,会控制在人体能够接受的程度之内。当进针之后,通常会进......
  • 拔罐时罐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陶制火罐,玻璃火罐外,流行的家用拔罐器使用也很方便。各种材质的罐负压力度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以每次拔罐10到15分钟为宜,因为每次拔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或者直......
  • 火罐和洗澡顺序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罐,但是绝不能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发炎,拔罐后更不能洗冷水澡,因为此时皮肤处于毛孔张开的状态,容易使寒邪侵入而引发其他疾病。......
  •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