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放血疗法

    本法是用三棱针、粗毫针或小尖刀刺破穴位浅表脉络,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内蕴之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之功效。

    1、物品准备

    消素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小尖刀)、75%酒精、棉签、消素纱布、胶布、弯盘。

    2、操作方法

    (1)点刺:(又称速刺)

    ①选好点刺之穴位血络,局部用酒精行常规消毒。

    ②术后右手持针,左手固定待刺部位,将针尖对准选好之血络,迅速刺入约0.1~0.3cm立即出针。

    ③用手指轻轻挤压点刺穴位周围皮肤,挤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签擦之,再挤压1~2次,放出适量血液后,用干棉签压迫止血。

    (2)挑刺:(此法多用于胸背部及耳后部位放血)

    ①选好部位,轻轻揉挤局部,使细小静脉充盈。

    ②常规皮肤消毒。

    ③用消素的三棱针或小尖刀挑破(或划破)微小静脉,并挤出少量血液。

    ④用干棉球擦去血滴,再揉挤放出少量血液,用干棉球压迫止血。

    (3)缓刺:多用于肘部、腘窝部的浅静脉放血。

    ①选好部位,并在放血部位上方用手自上而下按挤,或扎上止血带,使其静脉充盈。

    ②常规消毒皮肤。

    ③用消毒的三棱针或粗毫针刺入浅表静脉约0.3cm,再缓缓退出针头。

    ④以干棉球擦去放出的血液,松开止血带,再以干棉球压迫止血。

    (4)围刺:(又称散刺)用于皮肤病等病灶周围点刺出血。

    ①点刺部位常规消毒。

    ②用消毒的三棱针沿病灶周围按顺序点刺出血。

    ③用酒精棉球再次消毒点刺皮肤,必要时覆盖上消毒敷料。

    3、护理

    (1)向病人作好解释工作,以免紧张,体质虚弱、孕妇及凝血机制不良者不宜采用此法。

    (2)注意器械及皮肤的消毒,防止感染。

    (3)手法宜稳、准、轻,不宜过猛,放血不可过多。

    (4)一旦出现晕针现象,立即扶病人平卧,喝热水,并注意观察面色、脉象、血压。症状较重者,请医生处理。

    4、在护理的中应用

    (1)高热降温:大椎、十宣点刺放血

    (2)咽喉肿痛:少商穴点刺放血

    (3)头痛:太阳穴点刺放血

    (4)中暑:十宣穴点刺放血

    (5)全身搔痒:耳后静脉挑刺放血

    (6)神经性皮炎、丹毒、痈疖在病灶周围及相应部位散刺放血

    (7)急性胃肠炎:曲泽、委中穴缓刺放血。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脾胃病者,医者多倡导东垣之论,一部《脾胃论》集脾胃学术之大成,其论述详于温补而少于清滋,往往忽略脾阴治疗,后世医家也多遵其说。然脾与其他脏腑一样,也有阴阳之分。纵观古今立说,论脾阴者颇多。《灵枢·五邪》篇云......
  • 宋永刚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桔梗为《本经》下品。原文:味辛微温。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桔梗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本经》云其味辛微温,与现在的认识不同。就其味而言,现认为以苦味为主,兼有辛味。就其药性而言,也与之相左,现......
  • 马建国 张向峰 山东曲阜市第二人民医院刘某,女,53岁,2010年11月15日初诊。右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3个月余,其间某院诊为肩关节周围炎,予伸筋丹、小活络丸、独一味、芬必得、布洛芬等中西药物交替内服,及针灸、按摩、热敷、理疗、膏药贴敷,收......
  • 王树文 河北省赞皇县东街卫生所笔者近治一慢性腹泻患者,方中使用了被列为“十八反”禁忌的反药,患者服药后出现了较强的药物反应,后经辗转加减变通,继续使用反药控制了病情。恰好近日又读了贵报2011年7月29日载“使用十八反,犯禁还是突破”一文,......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秋伤于湿”语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对此说历代医家众说纷纭。当今医者,多遵喻嘉言“秋伤于燥”之说,笔者认为,一年有四季之分,有旱季和雨季之别,各季节之间的转换规律前后联系,互相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