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幻肢痛

    【概述】

    幻肢痛又称肢幻觉痛,系指患者感到被切断的肢体仍在,且在该处发生疼痛。疼痛多在断肢的远端出现,疼痛性质有多种,如电击样、切割样、撕裂样或烧伤样等。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且呈发作性加重。各种药物治疗往往无效。对幻肢痛的发生原理,目前尚无统一意见,西医亦乏有效疗法。

    中医无类似病名,多认为系由于外伤切割,痰浊瘀血阻滞经络,日久心肝心虚,脑失荣养,神魂失调,则出现如梦寐变幻的幻肢痛。

    针灸治疗幻肢痛的首篇报道,见于1959年[1],为一例截肢后幻肢痛个案。六、七十年在开展针刺麻醉及循经感椟现象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刺激截肢痛病人患肢残端,可使针感放射至缺失的部位[2]。但很少有针刺治疗本病症的文章。自八十年代迄今,已有多篇临床资料,虽然例数积累尚不多,但基本上证实针刺有较好的效果。当然,进一步寻求更多有效的刺灸之法及探索其治疗机理,仍十分必要。

    【治疗】

    体针加头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风池、风府、四神聪、神庭、内关、神门。2.感觉区上1/5(头针穴)。

    配穴:腰夹脊、环跳、秩边、阳陵泉、足三里、丰隆、悬钟、太冲。

    (二)治法

    主穴每次取一组,头针穴取健侧,双穴均取两侧,二组可轮换使用。配穴除腰夹脊取双侧,环跳、秩边取患侧,余穴均取健侧。每次取2~3穴,交替选用。以28号1.5寸毫针,刺入得气后平补平泻。风府、风池不留针,余穴留针30分钟。针刺时注意诱发出针感向大腿、小腿或足部传导,往往会增强止痛效果。头针穴,进针至要求深度后,接通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为200次/分,电流强度以可忍受为度,通电30~40分钟。患肢残端局部发凉者,可用艾条在该处施雀啄灸,至皮肤潮红为度。上法每日1次,须连续治疗3~4周。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缓解:疼痛及其他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疼痛程度减轻50%以上;有效:疼痛程度减轻25%以上;无效:疼痛及其他症状略有或均无改善。

    本法主要治疗下肢幻肢痛,共治24例,结果:缓解5例,显效8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3.3%[3,4]。

    体针

    (一)取穴

    主穴:分2组:1.尺泽、内关、肩Yu、曲池、合谷;2.环跳、阳陵泉、委中、足三里、悬钟、涌泉。

    配穴:亦分2组。1.天泉、少海、神门、外关、后溪、养老;2.阴陵泉、三阴交、公孙、蠡沟、承扶、昆仑。

    (二)治法

    采用巨刺法,即均取健侧穴治疗。其中:主穴与配穴的第一组用于上肢幻肢痛,第二组用于下肢幻肢痛。主穴为主,酌加配穴,针刺时针尖略偏向下,针刺得气后施用大幅度提插或捻转手法,使针感循经向下放散。留针10分钟。每日1次,7目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

    (三)疗效评价

    经观察,本法对幻肢痛有较好的效果,一般一疗程可愈[5]。

    耳穴埋针

    (一)取穴

    主穴:神门、相应点。

    配穴:皮质下、肾上腺。

    相应点位置:指缺肢在耳廓的相应部位探寻得的痛觉敏感点。

    (二)治法

    主穴为主,疗效不显时加用或改用配穴,每次取1~2穴。多取患侧,亦可取对侧或双侧。耳廓常规严格消毒后,用镊子夹持揿针式皮内针刺入。进针时以患者感到疼痛或胀重感为佳,进针深度以刺过软骨、不刺穿对侧皮肤为度,用胶布固定。嘱病人每天按揉埋针处2~3次,每次5~10分钟。若幻肢痛发作,为随时按压。3~5日更换1次。注意:埋针期间,耳廓切勿弄湿或污染,以防感染。一旦埋针局部有红肿疼痛现象须立即请医生处理。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3例,对幻肢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6]。

    【主要参考文献】

    [1]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精神科教研室及中医教研室。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59;(3):217。

    [2]中医研究院编。针灸研究进展。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33,北京。

    [3]邢贵方。针灸治疗幻肢痛9例。中医杂志

    1995;32(12):729。

    [4]邢贵方。针灸治疗幻肢痛15例。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4;17(6):34。

    [5]王盛波,等。巨刺法治疗幻肢痛。吉林中医药

    1986;(4):16。

    [6]刘桂良。耳穴埋针治疗肢幻觉症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90;(3):36。

更多中药材
  • 项仁海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