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教你10招轻松分辨出好中医

    1.医生看诊、问诊是否仔细。

    中医靠观察体会来推演疾病的进展及诊断,因此好大夫多半会悉心问诊,反复推敲致病原因。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4步骤。而只把脉不问诊,或是单看诊不把脉,3分钟看诊的绝非你要找的人。

    2.病例填写是否祥实。

    简单草率的病历记载,无法为你复诊或是换地再诊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要知道,对于中医而言,纪录愈详细,失误率就愈低。

    3.医生问诊是否循循善诱。

    医生不知该从何问起,说明他对于这病症不熟悉,不了解,不知道该如何观察。这样的大夫,还是不找为妙。

    4.医生的问诊口气,透露的讯息是:经验是否丰富。

    一些资质较浅的大夫在问诊时,语气多半不确定,且模棱两可。“你是不是常腰酸背痛?你是不是脖子很容易僵硬?”如此几乎每个人都有的普遍症状,这样的医生你还能指望他什么呢?

    5.尽管中药相对西药疗效略慢,但并非一定要数月方能见效。

    一般来说,药效因病而异,只要找对医生用对药,通常吃药一星期就会有好转的感觉。像一般的感冒、便秘、腹泻、伤口愈合、失眠等,一两帖药症状就可以得到改善。

    6.医生的态度是否诚恳开放。

    医学也有局限性。神医名医也不可能样样都懂、百病都可治愈。说什么都能看的医生,不能找!

    7.康复天数医生本应心里有数。

    医生所说的康复天数,与实际上身体复原的天数是否基本吻合,也是验证医生是否经验丰富的一个标准。

    8.针灸不是疼不可耐的苦刑。

    一般来说,扎对穴位时,医生可以感觉到紧缩“如鱼吞勾”之感,而则应觉得酸麻肿胀,而非疼痛难忍。所以,对于热衷于针灸减肥的人来说,疼代表你找错人了。

    9.中医并非完全排斥西药。

    虽然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但是如果你碰到那种对西药存有极大偏见,轻易就要你立刻停止服用西药的医生,你最好还是留个心眼,不要完全信之。

    10.自己做点功课,也有助于找到好医生。

    首先,对于疾病的发展和的治疗方法,最好有基本的认识。上网找些中医西医对这类病症的做法与看法,能有效增进病医之间的关系。

    其次,对于你要前去就诊的大夫,不妨事先打听一下,如行医时间长短、受过什么样的训练、看过的病人对他的看法、哪一方面疾病较多经验等。

    最后,一定记住:对医生隐瞒=自讨苦吃。其实,对中医而言,任何的小症状、痒、疹子或是生活饮食习惯,都是破案关键的蛛丝马迹,甚至最近发生了什么事、心里有什么不痛快,都要告诉医生,提供的资料越多越好。同时,吃药后也可以评估自己的症状改善情形,回诊时可以提供给医师做用药的参考。

    特别提示:当觉得有疑问时,不妨再多请教另一个医生。可以选一个医师,以他的意见为主,若第二个医师意见相反,再去找第三个医师看看。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还是小心保险起见。(文/薇薇)

更多中药材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任某,40岁,农民工。2009年9月10日初诊,在外打工两年,常干重活累活,平素以酒解困,渐致性欲淡漠,阳事举而不坚,或不能完全勃起,时或头晕。回家与妻子圆房很不如意,自行购买雄狮丸、男宝、回春丹等强壮药,服......
  • 急性胆囊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胆囊急性化脓性感染,80%~95%的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结石引起;另有10%左右的患者并无胆囊结石,而是因细菌感染、创伤、化学刺激所致,称为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本病是急腹症的常见病因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笔者从事临床30余年,发现儿科以脾胃病为多,消化不良、厌食、腹泻等症最为常见,笔者常用以下方药治疗。厌食 小儿厌食当以调和脾胃为先,笔者常用理脾汤治疗:苍术3克,陈皮3克,厚朴3克,神曲6克,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鸡......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刘某某,女,43岁。2007年12月9日初诊。患者自述素有风湿性关节炎,每逢阴雨天气,全身关节活动受限,僵硬不舒,沉重无力。口黏,口干喜饮,二便正常。舌有齿痕,苔偏黄,脉弦细。辨证为寒湿之邪,瘀痹关节,治以散寒祛湿,活血......
  • 伏新顺 青海省中医院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太阳篇》,用以治疗太阳病误下变证的五种痞证。痞证是指患者胃脘部有痞闷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种自觉症状,不仅可见于伤寒误下邪陷,亦可见于内科杂病、温热病等。仲景五泻心汤,首创辛开苦降、寒温并用的治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