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盐肤子

    拼音注音Yán Fū Zǐ别名

    盐麸子、叛奴盐、盐梅子、木附子、盐肤木子、假五味子、油盐果、乌酸桃、红叶桃、红盐果、盐酸果、盐酸白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hus chinensis Mill.[Schinus indicus Burm.;Rhus semialata Murr.;R.java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10月采收成熟地时实,鲜用或晒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2300m的石灰山灌丛、疏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各地。

    原形态

    盐肤木,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2-10m。小枝棕褐色,被锈色柔毛,具圆形小皮孔。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叶轴及柄常有翅;小叶5-13,小叶无柄;小叶纸质,多形,常为卵形或椭圆状卵形或长圆形,长6-12cm,宽3-7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边缘具粗锯齿或近无毛,叶背被锈色柔毛。圆锥花序宽大,顶生,多分枝,雄花序长30-40cm,雌花序较短,密被锈色柔毛;花小,杂性,黄白色;雄花花萼裂片卵形,长约1mm,花瓣倒卵形状长圆形,长约2mm,开花时外卷,雄蕊伸出,花丝线形,花药卵形;雌花花萼裂片较短,长约0.6mm,花瓣椭圆状卵形,长约1.6mm;花盘无毛;子房卵形,长约1mm,密被白色微柔毛;花柱3,柱头头状。核果球形,略压扁,径约4-5mm,被具节柔毛和腺毛,成熟时红色,果核径3-4mm。花期8-9月,果期10月。

    化学成分

    盐肤子含鞣质50%-70%,也有高达80%的,主要为五-间双没食子酰-β-葡萄糖(penta-m-digalloyl-β-glucose),尚有游离没食子酸(gallic acid)及脂肪、树脂、淀粉。有机酸有苹果酸(malic 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等。

    性味

    味酸;咸;性凉

    功能主治

    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顽癣;痈毒;头风白屑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外用:适量,煎水洗;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更多中药材
  • 《中药大辞典》:薄荷油拼音注音Bò He Yóu出处《重庆堂随笔》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鲜茎叶经蒸馏而得的芳香油。性状为无色至淡黄色或绿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纯馥的薄荷香气,带辛辣而清凉,有强烈的窜透性。在温度较低时有大量的无色晶体析......
  • 拼音注音Bò He Sù Yóu别名薄荷油英文名OLEUM MENTHAE DEMENTHOLATUM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的新鲜茎和叶经水蒸气蒸馏,再冷冻,部分脱脑加工得到的挥发油。性状本......
  • 《中国药典》:薄荷脑拼音注音Bò He Nǎo英文名MENTHOLUM来源本品为薄荷素油中得到的一种饱和的环状醇。性状本品为无色针状或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薄荷的特殊香气,味初灼热后清凉;乙醇溶液显中性反应。本品在乙醇、氯仿、乙醚、......
  • 《中药大辞典》:薄荷露拼音注音Bò He Lù出处《纲目拾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鲜茎叶的蒸馏液。性味《中国医学大辞典》:“辛,凉,无毒。“功能主治①《金氏药帖》:“清凉解热。“②《纲目拾遗》:“凉膈,发汗。“③《中国医学大辞典》:......
  • 拼音注音Báo Xuě Huǒ Rónɡ Cǎo别名火艾、小毛香、薄雪草来源菊科薄雪火绒草Leontopodium japonicum Miq.,以花入药。生境分布陕西、甘肃、安徽、河南、湖北。性味微甘,淡。功能主治止咳。主治咳嗽。用法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