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临床免疫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临床免疫学检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免疫功能检验:

    1、免疫球蛋白G(IgG)

    [正常参考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7.6-16.6g/L。

    [临床意义]

    血清IgG增高 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萎缩性门静脉性肝硬变、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温性关节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IgG型骨髓瘤、某些感染性疾病、IgG型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等。

    血清IgG,减少 见于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综合征、非IgG型多发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某些白血病、烧伤、变应性湿疹、天疱疮、肌紧张性营养不良等。

    2、免疫球蛋白M(IgM)

    [正常参考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700-2000mg/L。

    [临床意义]

    增高 多见于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骨髓瘤、肝脏病、膀胱纤维化、海洛因成瘾者、冷凝集综合征、疟疾、放线菌病、支原体肺炎等。

    减少 多见于原发性丙种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胃肠病、烧伤、联合免疫缺陷病等。

    3、免疫球蛋白A(IgA)

    [正常参考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710-350mg/L

    [临床意义]

    增高 多见于血小板减少、反复感染三联综合征、IgA型多发骨髓瘤、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传染性肝炎、膀胱纤维此、家族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脂泻病等。

    减少 多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继发性免疫缺陷、原发性无丙种球蛋臼血症、吸收不良综合征、选择性IgA缺乏症、运动失调性毛细血管瘤等

    4、免疫球蛋白D(IgD)

    [正常参考值]

    单相免疫扩散法:0-80mg/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胶原性疾病、结缔组织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IgD型骨髓瘤、某些肝病和少数葡萄球菌感染者。

    减少 多见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各种遗传性免疫缺陷病。

    5、免疫球蛋白E(IgE)

    [常参考值]

    单扩散法:100-3400μg/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寄生虫感染、肺支气管曲霉病、药物过敏、IgE型骨髓瘤、肝脏疾病、系统件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减少 见于某些运动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无丙种球蛋白血症、非IgE型骨髓瘤、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免疫功能不全等疾病。

    6、补体免疫学检验

    A.补体成分Clq

    [正常参考值]

    血清Clq:58-72mg/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皮肌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紫癜、痛风、肿瘤及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

    减少 见于联合免疫缺陷、低补体脉管炎及肾炎、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营养不良、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狼疮综合征等。

    B.补体成分C2

    [正常参考值]

    血清C2:28±6(ISD)mg/L。

    [临床意义]

    增高 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

    减少 见于严重营养不良、肾炎、关节疼痛、反复细菌感染等疾病。

    C.补体成分C3

    [正常参考值]

    免疫比浊法:800-1500mg/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组织损伤、炎症、感染、胆道梗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淀粉样变性、传染病早期。

    减少 见于脂肪代谢障碍、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反复化脓性感染、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流行性出血热等病。

    D.补体成分C4

    [正常参考值]

    免疫比浊法:130-370mg/L。

    [临床意义]

    高多 见于硬皮病、皮肌炎、感染、各种恶性肿瘤等病。

    减少 多见于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肾移植排斥反应、类风湿性关节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烧伤、胃出血、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病。

    E.补体成分C5

    [正常参考值]

    51-77mg/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某些慢性感染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减少 见于狼疮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反复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大量蛋白丢失等病。

    F.补体成分C6

    [正常参考值]

    48-64mg/L。

    [临床意义]

    增高 多见于某些慢性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减少 多见于脑膜炎球菌感染、营养不良、蛋白大量丢失、反复淋病等。

    G.补体成分C7

    [正常参考值]

    49-70mg/L。

    [临床意义]

    降低 多见于反复淋病、脑膜炎球菌感染、雷诺现象、肾小球肾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H.补体成分C8

    [正常参考值]

    43-63mg/L。

    [临床意义]

    降低见于反复感染、红斑狼疮、着色性干皮病。

    I.补体成分C9

    [正常参考值]

    47-69nmg/L。

    [临床意义]

    降低多见于C9遗传性缺陷者、肝、肾疾病等。

    二、感染性疾病的免疫学检查:

    1、布氏凝集试验

    [正常参考值]

    血清凝集滴度≤1:40。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流行性斑疹伤寒、疟疾、恙虫病、免热病等。

    2、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正常参考值]

    溶血法:血清ASO<500U。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风湿热病、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3、抗链球菌激酶(ASK)

    [正常参考值]

    血清ASK滴度≤1:80。

    [临床意义]

    增高多见于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的疾病、风湿病活动期等。

    4、抗链球菌透明质酸酶(AH)

    [正常参考值]

    血清AH滴度≤1024kU/L。

    [临床意义]

    增高多见于链球菌咽炎,风湿热患者的AH比溶血性链球菌所感染的其它疾病高得多。

    5、流感血清学试验

    [正常参考值]

    补体结合法:滴度<1:16。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流感病毒感染。

    6、风疹病毒血清试验

    [正常参考值]

    血凝抑制法:血清抗体滴度<1:8。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风疹、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7、流行性出血热血清学试验

    [正常参考值]

    血清抗体阴性;白细胞的病毒抗原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流行性出血热。

    8、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检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脊髓灰质炎等病和使用疫苗后。

更多中药材
  • 我们中医概括为这种叫里急后重,然后,吃东西也不容易消化,总感觉容易打嗝,口里边总是有这种酸腐的气味。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但是颜色是淡暗的,苔黄白而腻,脉沉缓无力。就是这样一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重,那么今天我通过这则案......
  • 她平时的一些临床表现,整个人体质偏于消瘦,但是体力没有什么问题,脖子这一块,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就是感觉消化功能不好,总感觉胃部胀满不舒服,不爱消化,稍微吃点凉东西,有可能就造成胃脘部的一个疼痛,甚至有一些打嗝,嗳气的这种表现。平时大便秘结,......
  • 这是一位中年的女性患者,他患有这种乳腺的结节已经很多年了,那么在几年前呢,他通过手术的一个办法切除了乳腺的结节,因为这种乳腺结节是多发的,所以说没有办法完全的清除,现在这种乳腺结节又长大了,医生告诉她又该手术了,她就不想手术,她现在的表现倒......
  • 这位患者是一位男性的患者,来的时候告诉我,他有鼻窦炎,鼻塞,流黄浓浊涕,这是鼻窦炎典型的表现,有的时候严重,鼻塞了,严重的时候影响睡眠,甚至说头晕脑胀的。流这种黄色的鼻涕,那平时,他还有胃病,说有慢性非萎缩性的胃炎,平时的表现,就是上腹部的......
  • 今天呢,我给大家讲一讲肝的问题,因为在我们治疗过程当中啊,总绕不开肝,因为肝呢主疏泄,所有的脏腑的运行都有赖于肝气的疏通,如果肝气郁滞,肝的功能弱的话,或者是过强的话,都会引起其他脏腑的运行失调。第一呢,我们先讲肝血虚,中医讲的肝藏血,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