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老年人用药别按成人剂量

    50岁后每增1岁用药量应减1%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正在进行的一项“上海市中老年人群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上海市54%的中老年人(45岁以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每个月有58%的中老年人会看病,每年有91%的中老年人会服用药物,每个月会有78%的中老年人会服用药物。

    据报道,在住院患者中,年龄高于80岁的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l—50岁为11.8%,10—30岁仅3%。可见药害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生活的一大问题,把老年人群的安全用药放在首位是有必要的。但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药物。

    首先,药物在治疗疾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但已经能延长寿命,也改善了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药物不能治愈所有的疾病,无法取代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营养的饮食、健康的精神生活。

    第二,几乎所有的药物,都可能产生好、坏的作用,因而在使用药物之前,必须了解药物的疗效、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专家提醒,老年人安全用药应遵循三条基本原则:

    选用合适的药物

    诊断一经确立,就要首先权衡治疗药物的利与弊,特别要注意持续用药可能带来的不安全因素。如安坦常使老年人产生幻听、幻觉,甲基多巴或利血平可致中枢抑制,利尿酸可引起耳聋,巴比妥类可能导致精神错乱,生胃酮可能导致液体潴留与充血性心衰。此外,在多药合用时,更应考虑可能发生的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

    掌握最佳的用药剂量

    从50岁开始,每增加1岁应减少成人用量1%;60岁以上用成人剂量1/3;70岁用1/4;80岁用1/5;雪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至最佳剂量;雪血药浓度监测。

    避免老人不适用药物

    老人应慎用麻黄、甘草和大黄。麻黄有中枢和交感N兴奋作用,易致老人失眠、血压升高、心绞痛,男性老人还易引起尿潴留;甘草易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出现血压升高、浮肿、血清钾降低等,而加剧高血压症状。

    高血压时,服用利尿剂可使血清钾降低,与甘草方剂并用时要注意。大黄是实证泻下药,老人虚证为多,故要减少使用率。一旦使用,应从小量开始,否则可引起腹泻和腹痛。中西药不可随意并用如蟾酥洋地黄、甘草强利尿剂、麻黄痢特灵。市药品不良反应。

更多中药材
  •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
  • 王业龙 安徽省岳西县王业龙中医诊所决明子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肠经。功能清热明目,润肠通便。《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