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服中药莫忽视忌口

    病人服用中药后要达到应有的效果,除要保证药材质量合格、药师调剂准确无误外,调剂后向患者认真交代注意事项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向患者交代的几个方面中:煎药方法方面包括:1.煎具的选择。2.煎药用水及水量。3.煎煮火候及时间。4.煎煮的次数及煎出量。5.特殊药物的处理(先煎、后下、烊化等)。以上内容各医疗单位和各中药材的零售企业对此均有交代,并且非常重视,要求非常严格,故笔者对此就不加细述了。而另一个需要交代的方面则是服用中药后的“忌口”内容。此内容是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也是患者非常关心的,而患者往往总是得到“忌食辛、辣、生、冷、油、腻”的答复,这只是最基本的注意,由于内容太泛泛,患者很难采取重点注意。

    笔者在调剂中就遇到患者服用含荆芥的中药方剂后吃鱼,引起严重的恶心呕吐症状。经查阅,《中医临床用药禁忌手册》中有明确记载“荆芥忌食鱼,服后易引起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经向病人交代后,病人停食鱼肉症状消除。为了避免出现类似情况,更好地为病人服务,特将几种常用中药的忌口内容归纳如下:

    1.人参、党参:“忌萝卜、绿豆、山楂”(《品汇精要》)。

    2.地黄:“忌葱、蒜、萝卜”(《品汇精要》)。

    3.茯苓:“忌米醋”。

    4.甘草:“忌鲢鱼”。

    5.薄荷:“忌鳖肉”。

    6.地龙:“忌豆腐”。

    7.火麻仁:“忌牡蛎”(《药性》)。

    8.郁李仁:“忌牛羊肉”(《得配本草》)。

    9.白豆蔻:“忌食鱼”(《苇航纪谈》)。“反驴肉、无鳞鱼”(《本草纲目》)。

    10.土茯苓:“忌铁器服时忌茶”(《实用中药辞典》)。

    11.大黄:“忌冷水”(《药性论》)。

    12.细辛:“忌生菜”(《药性论》)。

    13.薤白:“忌与韭菜同服”(《随息居饮食谱》)。

    14.仙鹤草:“驱绦虫时忌服油、酒类饮食”(《实用中药辞典》)。

    15.丹参:“忌醋”(《本草备要》)。

    “现代研究丹参不宜与牛奶、黄豆及细胞色素同服,以免降低丹参作用。此外丹参与抗癌药如争光霉素同用可促进肿瘤转移。”(《中医临床禁忌手册》)。

    16.半夏:“忌羊血、饴糖”(《药性论》)。

    17.桔梗:“忌猪肉”(《药对》)。

    18.白前:“忌猪羊肉、菘菜、饴糖”(《得配本草》)。

    19.龙骨:“忌鱼”(《药性论》)。

    20.肉桂:“忌葱”(《药性集要》)。

    21.代赭石:“忌咖啡、茶叶,以免铁质沉淀有碍消化”(《中医临床禁忌手册》)。

    22.石菖蒲:“忌羊血、饴糖”(《中医临床禁忌手册》)。

    23.何首乌:“首乌含鞣质……服用时不宜与含铁离子的药品同服,也不宜与磁石、赭石、禹余粮等药同用”(《古今中药炮炙初探》)。

    “忌猪肉、血、无鳞鱼”(《首乌传》)。“忌葱、蒜”(《本草纲目》)。

    24.石决明:“忌食山桃,食后令丧目也”(《雷公炮炙论》)。

    25.全蝎:“忌冷水”(《药性折衷》)。

    26.黄连:“忌猪肉”(《药性论》)。

    27.附子:“服药时不宜饮酒”(《实用中药辞典》)。

    28.使君子:“服后饮茶易致呃逆”(《实用中药辞典》)。

    29.威灵仙:“恶茶及面汤”(《海上集验方》)。

    30.骨碎补:“忌羊肉、羊血、芸苔菜”(《得配本草》)。

    31.黄精:“忌酸、冷食物”(《贵州民间药物》)。

    总之,做好调剂后中药忌口的交代对提高中药的疗效、保证安全、合理使用中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张 锐)

更多中药材
  • 王廷治 胥燕 四川省剑阁县中医院龚某,男,43岁,2008年2月25日初诊。自述其近半月来节日加餐,杯盘满桌,鸡鸭鱼肉,毫无口福,时常晨起腹痛腹泻,或溏或如水样,泻后稍舒,每日3~5次,病情时轻时重。服用柳氮磺吡啶或黄连素片、庆大霉素片等药......
  • 根据病因不同,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等。各种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达到一定程度造成微循环障碍时,可导致感染性休克。休克多属中医“脱证”范畴。病因病机(1)亡血失津:突然内外出血,如吐血、咯血、便......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张某,男,72岁。1987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有咳喘病史40余年,近8年来咳嗽加重,动则喘甚,畏寒肢冷,面部及下肢浮肿,下肢浮肿为甚,按之没指,兼有心悸发憋。刻诊:气息短促,呼多吸少,面色晦黯,唇......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王某,男,13岁。2007年8月29日初诊,自入秋以来即感胃脘不适,时有吐泻,继之病情加重,现水浆入口即吐,米粒难进。口渴而喜饮,但愈饮愈渴,昼夜嗜睡,脉沉濡,舌红,苔白。此乃暑湿内蕴,胃阳不振,脾气也伤,......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唐代大医孙思邈继承了历代医家对温疫的预防经验和诊治思想,提出了“瘴疠”、“温风”、”毒气”等病因,肯定了“毒”是传染病的主要病原,治疗上突出清热解毒。但提到避瘟时却倡用温药。避瘟为防病,“凡能依时摄生者,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