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乱带太阳镜伤害眼睛

    在炎炎烈日下,许多人喜欢戴上一副太阳镜,既可防止强烈阳光对眼睛的伤害,又可当作一种装饰,衬托出自己的气质,可谓一举两得。但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和配戴不当的太阳镜,也会伤害你的眼睛,损伤视力。

    都是滥用惹出的祸

    你听说过“太阳镜综合征”吗?它的确存在,并且往往出现在一些赶时髦的年轻人身上。

    连续戴太阳镜1~2周后,眼眶或两面颊部之间会出现皮肤麻木、知觉迟钝等症状,呼吸时有鼻部不适的感觉,就像患了感冒,有的人还会觉得有小虫子在脸上爬、眼睛酸胀等。这就是因为他们经常戴边宽、架厚、分量重的眼镜而引起的。

    另外,有些人喜欢戴太阳镜,不分时间和场合、户外还是室内,甚至连黄昏、看电影、看电视都戴着它,这都会加重眼睛的负担,引起眼肌紧张、视物模糊,严重时还会出现头晕眼花、不能久视等症状。这些症状都是滥用太阳镜造成的。

    挑选一副健康的太阳镜

    要选对一副好的眼镜,除了关注太阳镜的款式外,以下的三个细节是不可忽视的。

    1.有防紫外线标志

    防紫外线是太阳镜的首要功能,一些太阳镜的镜片或包装上有“100%防紫外线”、“UV400”、“防紫外线”等标识。如果配戴了不能阻挡紫外线的劣质太阳镜,进入眼睛的紫外线比不戴太阳镜时更多,则更容易导致眼睛损害,时间长了可引发白内障,会出现眼痛、角膜水肿、角膜上皮脱落等症状。正规的眼镜店一般都有检测太阳眼镜防紫外线能力的仪器,可以检测出你的选择是否正确。而街边小摊儿、小贩的眼镜片往往质量不符合标准,最好不要购买。

    2.选灰色、茶色和绿色的镜片

    镜片的颜色选择应以周围环境的颜色不失真,物体的边缘清晰,能有效识别不同颜色信号灯为原则。镜片的颜色以灰色、茶色、绿色较好,因为这些颜色的镜片对红外线、紫外线吸收较好。

    3.中等深度的镜片

    一般来说,镜片的颜色越深遮光效果越强,但并不说明防紫外线的能力就越强,太阳镜防紫外线的功能还和镜片的材料、工艺等因素有关。镜片一般以中等深度为好,当然,如果要求遮光效果很强,应选择颜色较深的镜片。但骑车或驾车者不能选择颜色太深的镜片,否则就很难识别出交通信号灯的颜色。

    场合决定选择角度

    外出活动时,不同的场合应该选择不同的太阳镜。比如一些运动型的太阳镜,它们的镜架都是特制的,根据不同的需要来保护眼睛,可以舒适牢固地配戴,如滑水、滑雪、登山、高尔夫球、网球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太阳镜。对于喜爱高尔夫球和网球的人来说,琥珀镜片能够有效地增加对比度并吸收蓝光,有助于运动中视觉的舒适性。

    户外游泳时最好配戴经过防紫外线处理的游泳镜。驾驶员、钓鱼爱好者最好选择偏光太阳眼镜,因为偏光镜片可以消除来自四面八方的炫光,使物体看起来更加清晰。

    让太阳镜给美丽加分

    一般来说,不同的人群会根据不同的喜好和不同的用途来选择太阳镜,但最根本的是要从能保障配戴者的眼睛不受损伤的基本原则出发。减少强光刺激、视物清晰不变形、防紫外线、对颜色识别不失真、准确辨别交通讯号,应该是太阳眼镜的基本功能。

    另外,选购太阳镜还得考虑它与自己的眼睛大小、脸形、眉毛、鼻子是否匹配。眼睛大的可选择大镜框眼镜,眼睛小一些的则应选择小一些的镜框;圆脸适合戴粗大框架,瘦长脸适合圆形镜框,而扁圆形脸宜选用上下略窄的方形框架。

    哪些人不宜戴太阳镜

    作为一种装饰性很强的物品,人人都很喜欢戴太阳镜,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它。戴上太阳镜后,进入眼内的可见光减少了,瞳孔会自然开大,时间长了,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出现眼红、眼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所以,青光眼病人或怀疑患有青光眼的人不宜戴太阳镜。

    另外,6岁以下儿童也不适宜长时间戴太阳镜。因为他们的视觉功能发育未达到成人水平,长时间戴太阳镜就可能会形成弱视。

更多中药材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倒换法,以金元刘河间(《宣明论方》卷十五)的倒换散为代表方。此方治癃闭不通,小腹急痛,无问久新。亦属关格之病。《诸病源候论·关格大小便不通候》指出:“关格者,大小便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
  • 郭俊田 河南省西华县人民医院失瘖有虚实之分。《景岳全书》曰:“喑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症在标,因窍闭而瘖也,虚者其症在本,因精气内夺而瘖也。”《张氏医通》曰:“失音大都不越于肺,然须以暴病得之,为邪郁气逆,久病得之为津枯血槁……”实证 实证......
  • 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关于“辨证分型”,中医界又有争论,反对意见认为,“辨证分型”会固化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有违辨证论治的根本精神,不利于中医临床思维的发展。笔者以为这是对“辨证分型”的误识。“辨证分型”对中医贡献巨大,不容否定。是对疾病基本......
  •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
  • 冯某,女,43岁,2010年10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平素怕冷,遇寒则咳,咳则遗尿,已达五六年之久,秋冬季节加重。数年来,屡次求医,中、西药物服用颇多,然疗效欠佳,因友人介绍,故来就诊。刻诊见舌淡胖,苔白微腻,脉沉迟无力,右尺尤甚。脉症合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