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季“赤潮期”应慎吃海鲜

    夏季是食物中毒事故的高发季节。为了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市卫生监督所日前对惠城区内的餐饮单位、集体食堂进行了监督检查。市民如何预防夏季食物中毒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科有关负责人。

    夏季是误食毒蘑菇事件高发季节

    据市卫生监督所食品卫生监督科负责人介绍,夏季是误食毒蘑菇事件的高发季节。

    据介绍,毒蘑菇中毒一般可以速发型毒蘑菇中毒与迟发型毒蘑菇中毒。速发型毒蘑菇中毒一般在食用后半小时至6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症状消失后,很快好转、痊愈,极少有死亡发生。迟发型毒蘑菇中毒恰恰相反,发病慢,一般在误食毒蘑菇10小时以后发病,常常是出现吐、泻症状之后,似乎痊愈。但经过1至3天假痊愈期后,突然出现严重的肝、肾、脑等脏器损害的症状,如肝肿大、尿少、无尿、烦躁不安、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有毒蘑菇与无毒蘑菇极难辨认,因此市民千万不要在树下、野地里随便采摘野蘑菇食用,以免中毒。

    夏季贝类食品应慎吃

    另外,夏季气温高、湿度大,食物容易腐烂变质,而且微生物生长繁殖较快,市民在家加工食品和保存食物的方式不当,都会引起食物中毒。

    该负责人提醒市民,不要购买无卫生许可证商贩的食品,购买前还应该看清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储藏食品的时候,要按照低温冷藏要求贮存食物,控制微生物繁殖,有些食物在吃前应加热或高压处理,防止外熟内生。一旦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无力等食物中毒症状,应尽快前往医院检查、诊治。在自制发酵酱菜时,要经常晾晒,充分搅拌,使氧气供应充足,抑制厌氧的梭菌生长,以防该菌引起食物中毒。

    此外,夏季是海洋赤潮的多发期,“赤潮期”捕食的海鲜,如贝类食品要慎吃,因为类海鲜所寄生的一些浮游生物含有较多的神经毒素。

    本报记者叶莉子

    夏日食物中毒应急措施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可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后马上送医院治疗:

    一、催吐。如果食物吃下去的时间在1至2小时内,可立即取食盐20克,加开水200毫升,冷却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几次,迅速促进呕吐。亦可用鲜生姜100克,捣碎取汁用200毫升温水冲服。如果吃下去的是变质的荤食品,则可服用十滴水来促使迅速呕吐。还可用筷子、手指等刺激咽喉,引发呕吐。

    二、导泻。如果病人吃下中毒食物已超过2至3小时,而且精神较好,则可用大黄30克,一次煎服,起导泻作用。对老年体质较好者,可采用番泻叶15克,一次煎服,或用开水冲服。

    三、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引起的食物中毒,可取食醋100毫升,加水200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此外,还可采用紫苏30克、生甘草10克一次煎服。(莉 子)

更多中药材
  • 一、肾气亏虚型,症状表现为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清肠、面色晦暗、舌淡苔薄、脉沉细。调理方法是:补肾填精,养血止痛。二、气血虚弱型,症状表现经期或者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
  • 第一种是月经频发,如果月经周期短于21天,我们称为月经频发。第二种情况是月经稀发,如果月经周期超过35天,甚至几个月才来一次月经,我们成为月经稀发。第三种情况是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流血没有规律性,可能发生在两次月经之间,也可能沥沥拉拉毫无时......
  • 第一个湿热型,它的表现呢我们看脸上长痘,油光满面,便秘或大便糖稀,舌头红,或者是舌苔发黄,这调理我们需要疏肝利胆,清热祛湿啊。第二种情况是痰湿型的,它是临床表现来看就是易胖体质,痰湿型这个类型一看就是个胖人体质,同时伴有四肢沉重,习惯躺着或......
  • 第一种类型:心火偏亢,症状表现为心烦不寐、烦躁不宁、怔忡、口干舌燥、小便短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苔薄黄、脉细数,我们调理的方法是:清心泻火,宁心安神。第二种类型:肝郁化火,症状表现为急躁易怒、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寐、伴有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
  • 减肥现在临床呢,我们中医减肥的方法很多。第一个是针灸减肥,就是我们针灸当中的针刺啊,穴位埋线,拔罐,以及我们穴位按摩,这些方法都可以达到减肥的目的。第二个方面,我们是药食同源的方法,我们中药中的代餐饮,药膳这些东西,从饮食和运动方面,以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