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夏季肠胃易“受伤”

    夏季天气炎热,人们不仅食欲下降,也使抵抗力有所降低。为了消暑,人们喜欢吃寒凉的食物,喜欢外出就餐,些喜好的背后却隐藏着令人担心的问题,夏季胃肠道疾病最容易乘虚而入。

    老人、儿童、青壮年男性易“招惹”

    夏季胃肠道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入夏以来,到肠道门诊就医的主要是老年人、儿童和青壮年。

    老人一般生活比较节俭,剩菜剩饭舍不得扔掉,甚至变了质还要吃。有的老人则不注意食品的保质期,或是觉得刚过期的食品没什么不安全,可以吃。儿童约束自己的能力差,常常受街边小商贩的诱惑,购买和食用外观漂亮,但质量无保证的食品。有的孩子在没有家长看管的时候,任意选择食品,进食无规律,食物过多或过杂,导致肠胃受不了。而一些青壮年男性则多因暴饮暴食诱发急性胃肠炎。

    肉、蛋、奶、豆制品和海鲜相对“危险”

    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食品主要有肉类、蛋类、奶类、豆制品、鱼虾、糕点等。由于污染食物的致病菌有些不分解蛋白质,因此,被污染的食品通常没有感官性状的变化,容易被忽视。可是如果进食了这些有毒食物,在6~12小时后,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体温可达38℃~40℃,排黄绿色水样便,重者带有黏液和脓血。

    很多生的食物也带有致病菌,因此,进食未经彻底煮熟的海鲜或未经洗净的蔬菜、水果等,易引发胃肠道疾病。

    夏季防病要注意几原则

    首先,在选购食物时,切勿光顾三无食品及路边小贩出售的熟食,应该尽量选购新鲜且有质量保证的食品。

    其次,在家处理食物时,应用清水彻底洗净食物,将食物煮透后再进食。从冰箱内取出的肉类和豆制品等熟食,要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在处理食物及进食前,应将双手洗干净。做熟的食品放置时间不要过长,最好在出锅后尽快吃掉,尽量避免存放剩余食品。如要保留吃剩的饭菜,应冷藏保存,再进食前需彻底加热,若怀疑已经变质,应立即倒掉。

    外出就餐应去信誉可靠的餐馆,慎食海产品及腌制食品;进食自助餐时,尽量少吃或不吃生海鲜,以免引致肠胃不适;不要误信盐、醋、酒及芥末等具有杀菌功能;夏季食用冷饮要适度;冰箱储藏食物时间不宜过长。

    旅游期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

    如出现胃肠不适、发热等症状,应尽早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文/兰花

更多中药材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血栓出血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凝血,纤溶功能亢进,微循环障碍,进而引起出血,脏器损伤,血细胞破坏,甚至休克。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病属中医“瘀血证”范畴。病因病机热毒......
  • 蒋玉清 安徽省亳州市华佗中医院消渴为临床常见症状,它以口渴明显为主,但又不尽同于糖尿病,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消渴病,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尿有甜味等临床表现,而《金匮要略》消渴篇,把口渴都归属于消渴,有口渴多饮,也有口渴不欲饮,但无......
  •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