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生提醒风湿患者需提防冬季寒邪侵袭

    最近一段时间,广东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让风湿类疾病容易出现病情复发,甚至加重。为此,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医科冯璐副主任医师特别提醒患者要注意保暖,治疗方面可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予以治疗。

    中医所讲的风湿,并不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的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范畴广。我们日常所说的“风湿”,在传统医学的诊断中,被纳入“痹证”的诊断范畴。病因是由于体正气不足,又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注于经络,留于关节,使气血痹阻而为痹证。中医辨证将其行痹、痛痹、着痹、热痹。

    一、行痹-——由风邪所至,它就具有风邪致病的特点:如疼痛多累及上半身关节肌肉,疼痛游走不定,患者往往感觉“疼痛位置不定,时而此处,时而彼处,仿佛会走”。疼痛还随天气变化而加重,甚至比天气预报还准确。在治疗上可用防风汤。

    家居的调养方面则要注意:1.避风、避湿;2.可经常用桂枝8克,防风12克,当归10克,川芎6克加瘦肉或骨适量煎汤作为药膳辅助治疗。如果在疼痛缓解的时候,可多食养血的食物,如:首乌、黄精、熟地、当归、川芎、白芍,其道理取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二、痛痹——由寒邪所至。它的疼痛特点是:得热痛减,遇寒痛增,是中医古方“乌头汤”的适应证,日常的保健则是:1.避寒、避湿;2.多食羊肉、鹿肉等温补之品,药材可选鹿茸、巴戟、续断、淫羊藿等。如果无其他禁忌症的话,可以适量饮酒,最好是上述药材泡酒或蛇酒。

    三、着痹——由湿邪(多为寒湿)所至。其特点为:关节重着,或有肿胀,沉重感,可选用“薏苡仁汤”进行治疗。日常保健:1.避湿、避寒;2.煲汤可用:薏苡仁、茯苓,川木瓜等。

    四、热痹——由热邪所致,其特点为:局部红肿热痛,得冷稍舒。此证型患者可选用白虎桂枝汤。日常保健要注意:1.避热、避湿;2.忌辛辣刺激之品;3.可选用络石藤30克、桑枝30克、臭梧桐30在煎水外洗。

    如果患者的疼痛症状服用一段时间的食疗仍未曾缓解,并且症状还有加重之势,最好能看看风湿专科,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及时治疗,以便及时控制病情。

更多中药材
  • 身体湿气重,常用的健脾祛湿六味药分享给大家。1.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除胀和胃的功效。2.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的功效。3.白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功效。4.苍术:具有健脾燥湿、祛风散寒的功效。5.厚朴:具有温......
  • 很多人质疑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效果,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大家常说的三多一少症状,其实在很多中医古籍中都已经有记载。糖尿病的中医病机呢,主要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早期的表现呢,主要是以肝肾阴虚为主,到了糖尿病肾病的阶段,常常会......
  • 嗓子疼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嗓子一疼就以为是发炎了,其实原因有很多种,需要辩证对待。比如嗓子疼常见的表现一般是咽喉肿痛,有异物感,这种症状中医称之为风热喉痹,西医叫急性咽炎,主要是风热邪毒导致。还有一种除咽部疼痛以外,伴有扁桃体红肿,或者是......
  • 【外台秘要】中提到,凡人年30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 眼暗,意思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三里可以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衰老现象。足三里的位置呢,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是人体当中非常重要的养生保健血......
  • 中医看病说三个小指头,一个小枕头,再看一个小舌头,病就看出来了。这三个小指头说把脉,左手这三个指头是心、肝、肾、右手三个指头是肺、脾、命。一把脉基本上内脏的问题就出来了,因为我们看病是望、闻、问、切,这个切就是切脉,又叫把脉。电影里面说,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