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进补需科学大补特补是误区

    秋季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国庆节过后,随着暑气慢慢消逝,气温逐渐降低,很多市民打算补一补,调养一下身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中医专家林禾禧为打算进补的市民“指点迷津”。

    林禾禧介绍,传统医学认为,冬季以寒为主,而寒为阴邪,人体受外界环境影响,阴气也随之增加,太多的阴气积聚就会伤及人体的阳气,因而在冬季到来之前,人体需要储存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以抵御严寒,所以秋季进补就很有必要,可以让人体更好地“过冬”。“不过,进补也不是随便买点补品补补,或者购买一些药材来炖点汤喝就叫进补了,关键是要正确地补,健康地补。千万不可随便乱补,或者大补特补。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

    很多市民进补陷入了误区,认为人人都需要进补,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秋季进补应该是“因缺而补因人而异”的。中医讲究“虚则补之”,是针对“虚”而言的,只有人“虚”时才需进补,体不“虚”者只要将日常三餐按时按质吃好就行了,不必特意进补,否则会适得其反。而且,进补时还应该分清是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是心肝脾肺肾哪一种虚,还是几部分同虚。这几种虚症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是两种或几种相兼出现,所以在进补时必须谨慎,根据症状的不同来量身进补。熬汤时可以放些高丽参、洋参、党参、当归、川芎、淮山、莲子、红枣、黑枣、白果、白芍及肉桂等中药材,这些中药材一般都适合全家享用。

    此外,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说法,秋天气候干燥,容易出现阴虚火旺,继而出现口干舌燥、双目干涩、干咳等各种干燥症状。所以秋季进补,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预防秋燥,市民应尽量多吃滋阴润燥的食品,如莲子、银耳、猪肺、鹅肉、白鸭肉、萝卜等。其实,防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以在白开水中加点蜂蜜,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如果秋燥表现较为严重,也可以进行适当的中药调理,但是药补前一定要先到医院检查,根据医嘱酌情用药,对于人参等名贵中药,市民不能随意过量食用,以免出现鼻孔流血、血压升高等代谢紊乱症状。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炎热的夏天,使得人体能量消耗增大,体内的营养物质相对缺乏,又常食生冷食品,所以会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这时如果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肝脏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状况的消化器官难于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林医生建议市民在秋季进补之前先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像鱼、莲子、山药、藕粉等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然后再循序渐进地补,当然要适可而止,切忌大补特补,进补过量难免会出现秋膘。

    这个时节新鲜的蔬菜瓜果也是很好的进补食材,如多吃芹菜可防治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健胃,多吃南瓜能有效防治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及肝炎。也应多吃水果,水果中效果最好的是梨,其次像甘蔗、香蕉、苹果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更多中药材
  • 万柏松 河北省迁安市传染病医院手足口病自2008年开始在我国大范围漫延,并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死亡病例。引起全国医者的高度重视,而此病在1981年才开始在上海被发现,中医古籍中没有针对性的记载,如何治疗手足口病?特别是中药能否发挥作用?是摆在中......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确立主方、选好药材之后,将要进行膏方的制作。膏方制作的工艺已经流传千年,工序繁复,要求严格,否则难达到“滴水成珠”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膏方补不补在医生,灵不灵在制作。如果工艺不精、制作欠细,必将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
  • 急性肾衰竭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功能急骤(数小时或数天)、进行性减退,导致氮质血症、水钠潴留、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临床综合征。本病属中医学“癃闭”、“关格”范畴。其病因病机包括疫毒犯肾、毒物伤肾、瘀石内阻、湿浊内蕴等。辨证分型热毒炽盛:......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在辨证施膏,正确确立主方之后,要合理选用药材。膏方旨在调养防复、缓图起效,与治病救危、务求速效有别,且需较长时间服用。因此,口感必须宜人,否则难以推广久服。选药组方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用膏方不要和“治病救危......
  • 高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呈缓慢起病、反复发作、逐渐进展的过程,最终导致死亡,其气道病变的不可逆性和治疗手段的局限性造成了本病不可避免的高病死率。因此预防COPD的发生和进展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