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6种常见胃病巧应对

    现在物质生活变好了,大家的身体反而差了,似乎全国人民都闹胃病,胃胀的、胃痛的、胃酸的……多多少少都要有点毛病,都是混乱的作息和生活压力害的!胃病靠养,人人皆知,可究竟怎么养,却难以说出个原委!这里总结了6种最常见的胃病类型,如果你觉得这些“生活写真”似曾相识,那我们请到的资深中医给出的建议,你可要好好看看喽!

    生活写真1

    一觉醒来,突然感到头晕脑胀,身体发热,胃腹部冷痛、胀气,还伴有恶心想呕吐的感觉。

    专家诊断:这种症状大多属于脾湿外感型脾胃疾病。

    特别“胃”籍:外感病多因于风,风为百病之长,常挟诸邪袭人。所以,可用平胃散加杏仁、葛根、藿香、桂枝、羌活、防风等辛散祛风和胃的良品,一同服用。

    既祛表之风邪,又散胃中之湿浊。此外,还可以将它们与瘦肉或牛肉共煮,不但味道鲜美,也是时令补品。

    生活建议:

    1.叩齿法

    牙齿功能对人的健康影响很大,要健脾胃必须保护好牙齿。叩齿法非常简单实用:你只需摒除杂念,全身放松,口唇轻闭,然后上下牙齿有节律地互相轻轻叩击36次即可。

    2.自我按摩操

    每天晚餐1小时,一套简单的自我按摩操能有效帮你缓解难受。

    STEP1:首先坐下,双手握脚板,将双脚收至腹部前方。

    STEP2:维持这个姿势慢慢后躺。

    STEP3:腹部用力,双手尽可能紧握脚板,背部往前后方向滚动。

    注意:适可而止,小心颈部扭伤。

    生活写真2

    总是突然感觉胃部疼痛,同时还伴有口干,食欲不佳,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症状。

    专家诊断:这种症状属脾胃湿热型脾胃疾病现代人往往缺少运动,容易产生内湿。空调温度开得太低,平时也不注意保暖,便会导致寒湿交加。

    特别“胃”籍:脾胃湿热症的治疗应用冬瓜皮,使湿祛热清,脾胃安和。湿热下痢多用葛根芩连汤服用;若出现黄疸之症,可用茵陈五苓散。如果你喜欢喝粥,则可以将冬瓜皮剁碎后与米粥同煮,每天早晚食用。

    生活建议:

    1.饭后摩腹散步

    散步时搓热两手,按摩上下腹部,此法若能长期坚持,对调整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防治消化不良和慢性胃肠疾病大有益处。

    2.南美洲疗法:倒立放松健胃法

    平躺,从脚底→脚跟→小腿后面→两腿弯→大腿后面→腰部→背部→后颈,依次支撑起身体,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每日可做2~3个循环。呼吸以自然为主,也可采用腹式呼吸。

更多中药材
  • 项仁海 黑龙江省绥滨县人民医院便秘是临床常见病,时医常以泻下剂治疗,其中不乏无效者。笔者侍诊冯世纶教授,见用大黄剂甚少,而用柴胡桂枝干姜汤与当归芍药散合方甚多,临床疗效显著。崔某,女,49岁。2011年5月19日初诊。便秘25年余,前医用大......
  • 苏辉  安徽省亳州市观堂镇苏氏中医诊所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
  • 张红光 张微微 河南省汤阴县伏道乡西水磨湾村张国兴诊所“脑血管疾病”在中医上属“中风病”范畴,其本病发生的病因主要以内因为主,内虚为本,加以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以致肝风、肝火內动,或痰湿、瘀血内阻而发病。对于症见“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
  •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婴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感染性疾病,本病病死率高,合并症多,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疾病。早产儿、男孩、胎膜早破>24小时、母产时发热、羊水有腐败恶臭味的婴儿发病率高。病因病机内因多与新生婴......
  • 吕波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张某,男,47岁。阴囊潮湿反复数年,春夏较重,秋冬较轻,内裤每日一换,但阴囊潮湿依旧,食纳不佳,体胖腹大,平素喜饮酒,舌体胖大,苔黄白,舌根腻,脉滑。中医辨证:湿热下注。处方:萆薢20克,黄柏15克,苍术15克,石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