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胃癌与免疫-淋巴因子的作用

    T淋巴细胞合成许多淋巴因子,还有不少其它细胞因子,它们有的与肿瘤的治疗有关,如干扰素、转移因子、白细胞介素等,这些淋巴因子,有的能杀伤肿瘤细胞,有的能刺激造血组织,对抗化疗或放疗的副作用。

    (1)干扰素

    干扰素分α、β、γ三种,复合白细胞人干扰素对造组织肿瘤有一定效果,对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用中等剂量(10×106/m2),每周3次,共8周,有效率达44%~54%,可有16~55周的有效期,用α干扰素对淋巴瘤白血病有同样效果,对某些实体瘤也有一定的疗效,但所用竟是量要提高。

    γ干扰素是T淋巴细胞的产物,对造血肿瘤及实体瘤有效,有些如毛细胞具有α干扰素受体,但没有γ干扰素受体,提示γ干扰素对毛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无效。

    有人用胃癌细胞SGC-7901进行实验,经干扰素处理后,浸润淋巴细胞杀伤胃癌的敏感性有所提高。若将坏死因子与干扰素一起处理SGC-7901细胞,则使胃癌浸润淋巴细胞杀伤作用更加显著,但干扰素对IL-2诱导淋巴细胞没有影响。

    使用干扰素要警惕其副作用。α干扰素用量超过36万单位,将诱发严重的毒副作用,多次人表现性欲减退,行为有改变。

    (2)白介素-2

    白介素是一些促进淋巴细胞功能的物质,IL-2是对T细胞的生长有作用,它能激活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有IL-2的受体,因而对细胞免疫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单独体内应用,高剂量的IL-2就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动物实验证明,给接种A-105肝肉瘤的小鼠高剂量的IL-25万至15万单位,可使实验组小鼠的 肿瘤转移比 对照小鼠降低66%~95%,但单独使用不如先在体外用IL-2培养该动物的淋巴细胞(LAK),然后注入 体内,用2万至2.5万单位即可产生显著的抗肿瘤效果,Rosenberg等于1989年总结了652例晚期肿瘤患者使用IL-2LAK细胞的结果,表明IL-2LAK细胞优于 单独使用IL因而目前临床上使用IL-2,主要用于LAK细胞的制备,使用时仍需较大剂量,副作用大,突出 表现为“毛细管漏”( Capillary leak)。

    (3)肿瘤坏死因子

    1975年Carswell等发现,经卡介苗(BCG)感染的小鼠,14天后再用 细胞脂多糖处理,其血清中出现一种活性较高的肿瘤细胞毒因子,这种因子,可选择性地使带瘤动物的肿瘤(S-180等)发生明显的出血坏死,并对体外培养的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但对正常组织、细胞无毒性,名之为肿瘤坏死因子(TNF)。

    TNF是一种由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产生的多功能因子,主要有TNFα和TNF-γ两种,目前已克隆出编码TNF的基因,并能在肠 中表达,对其氨 基酸序列也已清楚,TNF不仅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而且参与细胞生长,分化及 功能过程。

    TNFα或 TNF-γ在体外对肿瘤细胞均有直接溶解和抑制增殖的作用,但不同类型的细胞或同一类型而克隆不同的细胞对TNF的敏感性不同,人宫颈细胞ME-183、乳腺癌细胞MCF-7、肺癌A540以及人胃癌细胞MGC-863等对TNF较敏感,对其抗肿瘤的机制有两种理论:①TNF首先与肿瘤细胞表面的TNF受体相结合,然后被瘤细胞内化(internalization),与溶酶相结合,引起溶酶体酶释放,从而引起细胞破坏;②内皮细胞受损,抽血管血流障碍,引起缺血坏死。

    在体内,TNF对小鼠的肿瘤有 细胞毒和抑制增 殖作用,对TNF进行Ⅰ期临床实验,多数结果说明,TNF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对胃癌实验治疗也有一定效果,但人用的剂量远比动物用的为高,所以副作用较大,出现发热、血像下降、甚至休克等,所以TNF的临床应用在于和其它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如胃癌细胞学的杀伤实验时,发现TNF与IL-2联合应用,对诱导TIL细胞的效果更大。

    (4)转移因子

    淋巴因子中,转移因子可把一个淋巴细胞的免疫特性,转移给另外的淋巴细胞,目前我国应用的有两类:一种是非特异性转移因子,将脾淋巴细胞经过粉碎,用离心透析方法,将大分子的物质去掉,再将经 半透明膜扩散到透析液中的小分子多肽物质,作为非特异性转移使用;第二种方法是用手术切下的肿瘤标本作为抗原,免疫猪羊等动物,取该动物的 淋巴组织,予以粉碎、溶解、分离小肽,然后给供给肿瘤的患者输入,有的病人经特异性或非特性“转异因子”治疗有一定效果,有的则无效,所以通过临床对疗效作出切实的评价十分重要,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并没有人把转移因子或能代表转移因子的物质分离出来,所以临床效果的评价十分困难。

    (5)刺激白细胞增生的细胞因子

    在细胞因子中,除了一些对抗肿瘤的细胞因子外,尚有许多细胞因子,如刺激骨髓白细胞增生者,当肿瘤患者接受化疗或放疗时,往往有白细胞减少,致使病人不能坚持治疗,成为化疗或放疗的一大障碍,这些细胞因子的应用,能大大改善这种情况,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这些因子多 有基因工程产品上市。

更多中药材
  • 李军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痤疮是一种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粉渣”、“酒刺”、“风刺”等,并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是痤疮发病的根本;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是致病的条件;......
  • 刘某,女,53岁,2010年10月24日就诊。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病史30余年,两日前因接触油漆,出现气紧喘息,自行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后,未见明显缓解,遂到门诊就诊。刻诊见患者气促,呼吸困难,面色发绀,喉间痰鸣,诉夜间喘息不得平卧,咯白......
  • 孙亚威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院乔某,女,1岁,2011年8月15日初诊。患儿腹泻5天,一日4~5次,大便酸臭如败卵。夹有奶瓣,含少量黏液,神疲,伴呕吐,食欲不振,哺乳后即泻。笔者采用“高氏揉捏法”治疗一次泻止,巩固3次而愈。具体操作如下:揉腹:......
  • 月经不调是以月经周期异常为主症的月经病,临床有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几种情况。月经周期缩短,经行提前7天以上,甚至10余日一行者,称月经先期。月经周期延长,经行错后7天以上,甚至3~5个月一行者,称月经后期。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
  • 王强 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1年8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载范铁兵“论肝为血室”一文,重提柯琴等“血室者,肝也,肝为藏血之脏,故称血室”、“血室男女皆有”等旧论。笔者认为此说并不妥当。肝脏虽然与血室密切相关,但是如果就说“肝为血室”或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