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分析还原法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

    将现代科学思想及科学方法用于中医,只要不带偏见,包括中医从业人员在内,我看不会有人反对。但如何引进现代科学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过去我们采用的科学方法,多为分析还原法。众多的研究结果表明,现代科学的分析还原法不适合中医理论体系。中医要发展,立足点要放在全面继承和自主创新上,将中医人文化不是中医的发展方向。

    我不赞成将分析还原方法全盘搬进中医,现代科学并不只是分析还原法。大家都赞成将系统整体论用于中医,陆广莘教授20年前就曾大力宣传过,我十分赞成陆老的观点。但系统整体论如何应用于中医,却很少有人做深入的科学研究。即使有人做了一些开创性的工作,也因为系统论的高难度而被置于一边,难以进入主流舆论。我认为系统论方法是中医需要的最合适的科学方法。中医现代化,要进行自主创新,其中之一就是要将系统论科学方法全面引进中医理论,包括中医基础理论。

    为什么还原论不适宜于中医呢?这要深入研究中国的思维传统、哲学传统与科学传统。中医深受“道”自然观的影响,而“道”的本质是运动和变化,是系统整体论。如果用分析还原方法指导中医现代化,那就犯了方法上的错误。西医用还原论作指导,它注重分析还原,注重人体的解剖,注重人体的结构;中医以系统整体论作指导,它注重系统整体运动变化的过程,注重运动变化带来的外在表象(状态变化)。西医是结构观、还原论指导下的结构医学或实证医学,中医是运动观、系统整体论指导下的过程医学或状态医学。中西医研究的对象相同,但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方法不同。中医的阴阳、五行、气等概念,不是结构观概念,而是运动观概念。试图用还原论思想理解阴阳、五行、气等概念是行不通的,所以中医现代化有一个很关键、很基础的任务,就是从运动观、系统整体论上深挖阴阳、五行、气等概念的物质运动观科学涵义。中医看病,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体达到阴阳平衡,这实际是从保持系统的稳定性上思考问题。因为人体就是一个复杂巨系统。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就是人体复杂巨系统稳定有序的状态。相对于系统的稳定有序,系统的状态变化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向快节奏或系统元素增多的方向偏离,一种是向慢节奏或系统元素减少的方向偏离。而中国古人所称的阴阳刚好与系统内物质运动的快慢节奏或系统元素的多少相关。对人体则是生命物质运动的节奏或成份的变化。阴一般是慢节奏,而阳一般是快节奏,中医的宏观辨证与微观化检(证实质研究)都可作出证明。这就使阴阳平衡与系统的稳定性发生了联系。阴阳是系统物质运动的状态参量,而非结构参量,是相对于系统最佳有序(或最佳阴阳平衡)的左右偏离,偏快是阳,偏慢是阴,而超阈值偏离,则构成阴证或阳证。

    中医的“气”则是从系统的稳定性上看运动状态的变化。凡是对系统稳定有益的运动状态,就是“正气”;凡是对系统稳定有害的运动状态,就是“邪气”。中医的阴阳二气从这样的角度去理解,就能得到合乎中医自身逻辑的解释。中医的辨证则是从系统稳定性的变化上去把握疾病的演变过程,去把握人体生命物质运行状态的变化,从而辨证治病。中医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系统的稳定性使其达到最佳有序,即最佳阴阳平衡。

    如果将人体健康状态按最佳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阴证、阳证、阴极、阳极(死亡)作一区分,那么,对人体这个复杂巨系统,从系统论上我们就可作出对应区分:最佳有序、有序、亚有序、有序的破坏等等。显然,中医理论及其辨证施治就自然纳入到现代系统科学方法之内。现代生理学也就可以作为系统论科学方法的物质基础为中医所用。中医原有的人文色彩很浓的一些概念,就可以赋于科学的含义。中医的个性经验也可以规范到具有前后逻辑一致的系统论理论体系之中。

更多中药材
  • 针灸痛不痛?每个人的个人感受不一样,在针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疼痛,特别是在进针,也就是用针灸针刺破人体的表皮,把针灸针刺入人体的穴位的过程中是有痛感的,但是这种疼痛通常比较轻微,会控制在人体能够接受的程度之内。当进针之后,通常会进......
  • 拔罐时罐的材质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陶制火罐,玻璃火罐外,流行的家用拔罐器使用也很方便。各种材质的罐负压力度有所不同,但是一般以每次拔罐10到15分钟为宜,因为每次拔罐的主要原理在于负压,而不在于时间。如果负压很大的情况下,拔罐时间过长或者直......
  • 火罐和洗澡顺序要注意,可以洗完澡后拔罐,但是绝不能在拔罐之后立即洗澡。拔罐后皮肤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这个时候洗澡很容易造成皮肤损伤发炎,拔罐后更不能洗冷水澡,因为此时皮肤处于毛孔张开的状态,容易使寒邪侵入而引发其他疾病。......
  • 一、紫黑色,供血不足,有积寒二、紫色,并伴有黑斑,气血不畅通三、紫色,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风湿四、鲜红而艳,局部发热,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你拔完罐的罐是什么颜色呢?......
  • 一、(附子理中丸)用于脾胃虚寒二、(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气虚三、(香砂养胃丸)用于胃阳不足,湿阻胃气导致的胃痛四、(保和丸)用于脾胃不运,还伴有积食最后提醒大家一点,中成药虽然服用方便,但是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好还是在医生的辨证论治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