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云雾移睛

    云雾移睛是指眼外观端好,唯自觉眼前似有蚊蝇或云雾样黑影飞舞飘移,甚至视物昏朦的眼病。《银海精微》称之为蝇翅黑花。《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始称云雾移睛。其病变在神膏。相当于西医学之玻璃体混浊。常由葡萄膜、视网膜的炎症、出血、退变,以及玻璃体的退变等引起。

    [病因病机]

    一、湿热郁蒸或痰湿内蕴,浊气上泛。

    二、阴虚火旺,灼伤目络,血溢络外。

    三、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四、肝肾亏损,精血不足,目窍失养。

    以上因素皆可导致神膏不清,自觉眼前黑影飞舞飘移。

    [临床表现]

    有眼内炎症病史者,自觉眼前黑影茫茫,或如蛛丝飘浮,或似蚊蝇飞舞等,随眼珠转动而动荡。视力可有不同程度减退。眼底镜下可见玻璃体内有尘状、丝状或网状混浊物飘动。

    有眼内出血病史者,常感眼前黑影如浮云移动,或如旌旗飘拂。眼底镜下可见玻璃体内呈厚薄不等的尘状、点状,或絮状、块状之弥漫性混浊,并可见到视网膜出血性病变。

    玻璃体变性者,常见玻璃体内有白色雪花样点状物飘荡,或闪辉样结晶体的沉积。若玻璃体液化,则动眼时可见其动荡加剧。

    [诊断依据]

    一、眼无赤痛等症,自觉眼前有似蚊蝇、云雾等形状各异的暗影飘动。

    二、轻者不影响视力,重者影响视力。

    三、检视神膏时可见不同程度、形态、色泽的混浊。

    [鉴别诊断]

    云雾移睛症轻者,尚需与生理性飞蚊症相鉴别。生理性飞蚊症是由于玻璃体中胚胎残余细胞或血细胞行经视网膜血管时,投影在视细胞层所致,对视力无影响。由于残余细胞很小,用检眼镜不易查见混浊物,不属眼病。

    [辨证论治]

    本病主要由痰湿上泛,瘀血停滞或肝肾亏损,精血不足所致,故祛邪常从除痰湿、消瘀滞着手;扶正多以补肝肾、养精血为主。至于引起本病之原发病尚未控制者,应着重治疗原发病。

    一、内治

    (一)湿浊上泛

    1.湿热蕴蒸

    [主证]自觉视物昏朦,眼前黑影游动如蚊蝇飞舞。检视眼内,玻璃体有尘状或点状混浊。头重胸闷,心烦口苦,苔黄脉濡数。

    [证候分析]眼症皆由湿浊上泛,神膏不清所致。湿邪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头重胸闷。湿郁化热,故心烦口苦,舌苔黄腻,脉濡而数。

    [治法]宣化畅中,清热利湿。

    [方药]三仁汤加减。本方用于热邪较重者,酌加黄芩、栀子、车前子。

    2.脾虚湿困

    [主证]自觉视物昏朦,黑花飞舞。检视玻璃体可见尘状或点状混浊。面白或萎黄,食少痰多,神倦乏力,舌质淡嫩,苔白脉濡。

    [证候分析]眼症皆由湿邪痰浊上泛,神膏变混所致。脾虚气弱,不荣头面及肢体,故面白或萎黄,神倦乏力。脾虚不运,聚湿生痰,故食少痰多,舌质淡嫩,苔白脉濡。

    [治法]健脾益气,渗湿化痰。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原方以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补脾益气;陈皮、半夏配茯苓、甘草,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作用。脾虚甚者,再加山药、苡仁、白扁豆,更增补脾益气之力。

    (二)虚火伤络

    [主证]自觉眼前黑花飞舞,视力缓降或急降。检视玻璃体,可见点状或絮状、团块状混浊,或见眼底有出血性病变。全身常见头晕耳鸣,心烦少寐,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阴虚火旺,热人血分,灼伤脉络,眼底出血,瘀血渗于玻璃体内,则玻璃体混浊,以致眼见黑花,视力下降。虚火内扰,故头晕耳鸣,心烦少寐,口燥咽干等。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亦皆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凉血,止血化瘀。

    [方药]宁血汤或生蒲黄汤加减。宁血汤以旱莲草、生地、阿胶、白芍滋阴凉血止血;栀子炭、侧柏叶、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仙鹤草、白及、白蔹收敛止血。上药组方,用于本证之出血期,具有较强的滋阴清热、凉血止血的功效。为避免寒凉太过,止血留瘀,可于方中酌加化瘀止血之生蒲黄、三七。生蒲黄汤以生蒲黄、旱莲草、生地黄、荆芥炭为主,滋阴凉血止血;丹皮、丹参、郁金凉血散血,川芎行气活血。诸药合用,共呈滋阴凉血,化瘀止血之功。本证在出血期,当先用前方止血,待出血趋于静止,即宜改用后方。如此,既能取得滋阴止血之效,又能促使眼内瘀血尽快吸收。

    (三)气滞血瘀

    [主证]眼前自见黑花,视力下降,玻璃体混浊呈点状、絮状或团块状,或可见眼底静脉迂曲扩张,视网膜上有片状出血。其人情志不舒,胸闷胁胀,口苦舌苔黄,或舌上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证候分析]情志不舒,肝郁气滞,以致脉络瘀阻,血行不畅,泛溢络外。瘀血积聚于玻璃体内,则眼见黑花,视力下降。由于气滞血瘀,瘀血内停,故胸闷胁胀,舌现瘀斑,脉弦或涩等,口苦苔黄为肝郁化热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化瘀止血。

    [方药]丹栀逍遥散或血府逐瘀汤加减。本证出血不久者,宜以前方酌加生蒲黄、三七、郁金等清热疏肝,止血活血。出血已止而眼前黑花较多者,宜用血府逐瘀汤。方中柴胡、枳壳、桔梗疏肝行气;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牛膝活血祛瘀;生地配当归,养血润燥;甘草和中。诸药相配,理气活血化瘀。若用于瘀久不散者,酌加三棱、莪术、牡蛎、鳖甲之类破血散结;用于瘀久化热者,宜加黄连、山栀以清肝热;用于久瘀伤正者,选加黄芪、党参或枸杞、菟丝子之类扶正祛瘀。

    (四)肝肾亏损

    [主证]视物昏朦,或能近怯远,眼前黑花飞舞。检视眼内,玻璃体混浊,或眼动时玻璃体动荡明显。全身可见头晕耳鸣,腰酸遗泄,口燥咽干,脉细无力。

    [证候分析]肝肾两亏,精血虚衰,不荣目窍,神光衰微,故视物昏朦,能近怯远。神膏失养,则变清稀或混浊,以致眼见黑花飞舞。由其他眼病引起而经久不愈者,多系病久正虚不能胜邪之故。全身伴见之脉症,亦皆肝肾精血不足所致。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明目地黄丸加减。原方以六味地黄丸为滋养肝肾之基础,更增熟地、当归、五味子益精养血;柴胡升散,疏肝解郁。全方补中有泻,升降得宜,共呈补养肝肾、益精明目的作用。若玻璃体混浊较重,酌加牛膝、丹参,以祛瘀生新。若脾运不健,酌加陈皮、砂仁芳香醒脾。

    二、其他治法

    局部可用丹参、三七、红花之类注射液作电离子导人。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文献摘要]

    《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云雾移睛证,谓人自见目外有如蝇蛇、旗旆、蛱蝶、绦环等状之物,色或青黑粉白微黄者,在眼外空中飞扬撩乱。仰视则上,俯视则下也。乃元府有伤,络间精液耗涩,郁滞清纯之气而为内障之证。其原皆属胆肾。黑者,胆肾自病;白者,因痰火伤肺,金之清纯不足;黄者,脾胃清纯之气有伤其络。盖瞳神乃先天元阴之所主,禀聚五脏之精华,因其内损而见其状。虚弱不足人,及经产去血太多,而悲哭太过,深思积忿者,每有此病。小儿疳证、热证、疟疾、伤寒日久,及目痛久闭,蒸伤精液清纯之气,亦有此患,幼而无知,至长始晓,气络已定,治亦不愈。”

更多中药材
  • 急性肝功能衰竭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大量肝细胞坏死,或肝细胞内细胞器严重功能障碍,致短期内进展至肝性脑病的一种综合征。病情凶险,发病后12~24小时发生黄疸,2~4天后昏迷,并有出血倾向,见于暴发性病毒性肝炎、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氟烷麻醉中毒......
  • 庞国明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膏方制作好之后,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充分消化吸收是关键。对于脾功能不好的人,服用膏方前需要先服用运脾健胃的“开路药”,如一些经典处方六君子汤、平胃散、保和丸等,也可以先进行试探性调补,观察其服药后的反应。而对于脾胃功......
  • 王金亮 侯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组成 青蒿12克,银柴胡9克,桔梗9克,黄芩9克,连翘9克,金银花15克。主治 本方适应于临床多种发热证,如久热不退、外科术后感染、妇科热入血室、产后发热、妊娠发热,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症见高热寒战,寒热往来......
  • 商本平 张海燕 山东省荣成市人和中心卫生院大青龙汤有关条文见于《伤寒论》38、39两条。38条曰“太阳中风,脉浮紧……”39条曰“伤寒,脉浮缓……”联系《伤寒论》1、2、3三条不免使人疑窦重重。太阳中风脉本浮缓,伤寒脉本浮紧,如何又言“太阳......
  • 本期博主:罗大伦 中国中医科学院如果受寒,第一时间处理,就不容易变成很严重的问题,用温通经络的中药泡洗,效果就不错,还可加上引经药,效果会更好。这些天天气冷了,转眼冬天来了,有时候会着凉,会受风,如我们在外面的时间长了,站在风口了,或者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