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瘿痈

    瘿痈

    瘿痈是以急性发病,结喉两侧结块,肿胀,色红灼热,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炎症性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甲状腺炎。

    [病因病机]

    由于风温、风火客于肺胃,或内有肝郁胃热,积热上壅,灼津为痰,蕴阻经络,以致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痰热凝滞于肺胃之外系,结于喉部而成。

    [诊断]

    多见于中年女性。发病前1—2周多有咽痛、鼻塞、头痛、全身酸痛等上呼吸道感染史。

    突然发病,寒战高热,甲状腺肿大,色红灼热,触痛,疼痛掣引耳后枕部,活动或吞咽时加重,严重者可有声嘶、气促、吞咽困难等。若化脓则胀痛跳痛,成脓后可出现波动感。

    辅助检查:急性期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甲状腺超声波检查有助于诊断。

    [鉴别诊断]

    一、颈痈多发于颈的侧部,且靠近颏部,具有红肿热痛的特征,部位局限,常见于儿童。

    二、锁喉痈多见于儿童。初起结喉处即红肿绕喉,根脚散漫,坚硬灼热疼痛,来势猛烈,全身症状较危重。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一)风热痰凝颈部结块疼痛,色红灼热;伴寒战高热,头痛,咽干;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辨证分析:风热客于肺胃,灼津为痰,积热挟痰上壅,蕴结于结喉,故颈部结块;风热痰凝,蕴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结块疼痛;毒热炽盛,故见寒战高热、咽干、脉滑数等热象;苔薄黄、脉浮数均为风热上壅之象。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

    方药:牛蒡解肌汤加减。

    (二)气滞痰凝颈前肿块坚实,轻度胀痛,按压肿块疼痛反射至后枕部;有时伴见喉间梗塞感;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分析:内有肝郁胃热,灼津为痰,气滞痰凝,蕴结结喉部,故颈前肿块坚实、胀痛;肿甚夹喉,故有喉间梗塞感;苔黄腻、脉弦滑为痰热蕴阻之象。

    治法:疏肝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柴胡清肝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初期宜用箍围药,如金黄散、四黄散、双柏散、玉露散,冷开水或蜂蜜调成糊状外敷,每日1—2次。

    (二)脓肿期肿块处有明显波动感者,可切开引流或穿刺抽脓。

    (三)愈合期脓净后可用生肌散外敷,促进伤口愈合。

    [预防与调摄]

    1.保持心情舒畅。

    2.乎素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

    3.病发时忌食辛辣炙博食物。

    4.病重者需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切开引流者注意预防气管痉挛的发生。

    [结语]

    瘿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甲状腺炎。其特点是:急性发病,结喉两侧结块,肿胀,色红灼热,疼痛,伴有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应与颈痈、锁喉痈相鉴别。风热痰凝证,治宜疏风清热化痰,方用牛蒡解肌汤加减;气滞痰凝证,治宜疏肝清热、化痰散结,方用柴胡清肝汤加减。颈部忡块初起时用箍围药外敷。

更多中药材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的女性患者,她被诊断为左乳的恶性肿瘤,这次来诊,她告诉我现在左乳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之后,已经是一年十个月了。这次来主要目的胸胁部还是有一些胀痛的感觉,而且就是感觉这种刀口的一个疼痛部位非常的固定,而且疼痛的非常明显,已经影......
  • 这位患者是一位中年的男性患者,他来找到我的时候,就是因为这种过敏性鼻炎发作了。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每天早晨起来就会打喷嚏,流鼻涕,有的时候是清水样的,有的时候表现这种淡黄色的,这几天症状比较严重了,鼻子虽然通气儿,但是总感觉有一些不通畅的感觉......
  • 其实并不是这样,中医有一部经典《黄帝内经》,它所谈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人体的五脏六腑有问题,有疾病,它都有可能引发咳嗽的症状,不单单是肺脏的问题才引起咳嗽。那么在临床的工作当中,我跟大家举一个例子,就是有很多患者......
  • 这位患者是一位老年女性,已经83岁高龄了。说起这位患者她真的是我的一位铁杆粉丝,因为在近两三年,她每年都要好几次来找到我进行口服中药来调理身体,现在她状态非常不错,每天都能够生活自理,活动,锻炼都非常的自如。当时这位老者来找到我的时候,表现......
  • 当时她就告诉我说,最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活动大劲儿了,我就是有的时候胃疼,疼一阵就过去了,有的时候表现出来牙疼,疼一阵也过去了。通常是前胸有一些疼痛的感觉,闷痛的感觉,上不来气儿,然后一会儿也过去了。这个地方疼的时候,家里就告诉我说,你这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