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國寶級”老藥工能倒背藥方

    成都知名老藥工蔣文卿迎來88歲生日,他一生與中藥為伴,擅“對症下藥”調制蜜丸

    27日,國家級老藥工蔣文卿迎來了他88歲的生日。自1935年15歲的他進入藥號當學徒開始,直到1980年退休,蔣老賣了45年中藥,擅長煉制蜜丸,能將藥方倒背如流,這一生的工作都和中藥相伴。面對前來採訪的記者,他拿出了珍藏的“紅本本”——1985年由當時的國家醫藥管理局頒發的“老藥工榮譽證書”。

    15歲當學徒一做45年

    蔣老拿著他的榮譽證書說:“有30年藥齡的人才有資格入選老藥工,而我和中藥打了45年的交道。”1935年,蔣文卿15歲就進入自貢市富順縣祥園貞藥號當起了學徒。1965年被調到位于成都東禦街的“同濟堂”銷售中成藥,一直到1980年退休,整整45年,幹了一輩子的藥工。

    “每天早上天亮就起床,打二更才關門。”從碾藥粉學起,蔣文卿跟著師傅當了8年學徒。“灰暗的房子、飛舞的塵霧”,這是蔣老形容以前的藥房時用的詞。他說,那時的藥鋪沒有現在這麼亮堂,燈光灰暗,空氣中彌漫著中藥的粉塵。“每年夏天都要用硫磺熏蟲子,然後再忍著刺鼻的煙霧,挨個挨個把藥格子裏面的蟲抓出來,因此視力漸漸受損。”或許是多年的藥店工作,蔣老晚年患上了白內障,又因為長期吸入粉塵,他和一起工作的六個老藥工都患過肺病。

    擅制蜜丸能“對症下藥”

    與現在的藥店銷售員不同,蔣老可以根據醫生開的處方,把中藥制成藥丸。比如人們常用的“參苓白術散”,“這個方子裏有黨參、當歸、黃芪等等中藥,但是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蔣老的徒弟王大明介紹,以前的老藥工,在按照醫生的方子煉藥時,可以針對病人的個體情況,適當增減藥方當中的成分。“這在當時是非常俏的職業。”王大明說,當時人工配藥更能體現“對症下藥”,然而,由于人工制作成本高,耗時長,這種藥丸被機器生產代替。

    “師傅不僅是制藥高手,還可以把藥方倒背如流,在賣藥時能針對病情,對症賣藥。”王大明說,“大病當參謀,小病當醫生。”這是當年幾位老藥工的口頭禪,蔣老說起這句話,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因為我們幾個老藥工能夠針對病人推薦不同的藥,上世紀60年代,我們店的中成藥營業額超過了春熙路的德仁堂。”

更多中药材
  • 王金亮 山西平遥中医院王某,女,41岁。2009年9月13日初诊。腹痛泄泻1年余,大便日3~5次,便稀,有时带有黏连之物,伴腹痛,每逢情绪波动则腹痛腹泻加重,胸闷腹胀,嗳气少食。腹部触之,脐上有索条状块物,时有低热。舌质红,有瘀斑,苔薄白,......
  • 沈知行 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施仁潮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灵活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疗痛风,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运用丹溪痛风方治痛风的经验介绍如下。论发病,重“热血得寒,瘀浊凝涩”元代名医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设......
  • 魏文浩 魏斋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中医医院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同病异治是辨证论治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方面。临床上常见同一种病,由于病机不同,所表现的证也不同,治法也各异。试举例说明。案1王某,男,47岁。1988年4月5日初......
  • 王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神农本草经》首言麻黄“破癥坚积聚”,其后诸家本草对此功效少有提及,并且高等中医院校五版教材《中药学》在附录《本经》麻黄条文时唯独删除了这一句。盖因其功效特殊,且临床应用又有辛温耗气,峻汗伤阴之弊,故而提及较少。直至明代......
  • 胡本先 陕西岚皋县中医医院朱某某,男,39岁,发现蛋白尿一年,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现尿蛋白3+,血压150/90mmHg,主诉腰膝酸软,舌淡紫,苔白,脉弦。辨证属脾肾两虚,瘀血阻滞。治法:健脾益肾,活血祛瘀。处方:生黄芪40克,党参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