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叶天士和薛生白的一段恩怨

    在温热派医家中,有两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一个是叶天士,一个是薛生白。二人本来是很好的朋友,但因为一次诊病而结怨。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先生,又号上津老人,是清初苏州的名医。叶天士首次创立了温热病卫气营血的辨证纲领,强调重视养阴生津,并留下很多医案,著名的有《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对后世影响甚巨。

    薛生白,名雪,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与叶天士同郡且同时,学术风格也很相近。叶天士擅长治疗风温、湿

    温,薛生白擅长冶疗湿热病。叶天士在理论上贡献很大,而薛生白医术尤精,治疗多奇迹,与叶天士齐名,后世多叶薛并提,视为吴门学派的中坚。薛生白的主要著作《湿热病篇》也被后世推为习温热病的必读之作。

    相传有一个村民到薛雪处看病,薛雪察看了一番病情,告诉村民他的病很重,已经没法冶了。这个村民刚出大门往回走,就碰上叶天士。叶天士为他诊脉后,给他下了方子,并告诉他说:“您的病吃几服药就会好的,不是很严重,不用害怕”。这一切恰恰被在一旁的薛雪看到了,薛雪认为叶天士有意显示自己的本事,故意让他难堪,一气之

    下,回家后就把自己的书房改名为“扫叶庄”。叶天士听说后也针锋相对地把自己的书房改为“踏雪斋”。

    无独有偶,清末晋商在勾心斗角中,也有过类似的故事。清末山西著名的票号目升昌总经理雷履泰和副总经理毛鸿翱之间,由经营上的分歧发展到无聊的人身攻击,双方竟然都给自己的孙子起了一个和对方一样的名字:雷履泰的孙子叫雷鸿翔,而毛鸿翔的孙子叫毛履泰。可见二人彼此嘲辱手段远比叶薛庸俗多了。

    与雷毛二人不同的是,后来叶薛二人又言归于好。据说叶天士的母亲得了伤寒,叶天士仔细地为母亲开了处方,

    可不见好转。这事传到薛雪那里,薛雪私下里说:

    “这种病要是放在别的病人身上,叶天士早就用白虎汤了,而在自己的母亲身上,就不敢用了。她这病有里热,正是白虎汤症,药性虽重,非用不可”。这些话传到叶天士耳朵里以后,叶天士认为薛雪的话很有见解,就给母亲用了白虎汤,果然病很快好了。此后,叶天士觉得名医更应胸怀大度,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就主动地去薛雪家登门拜访,两人重归于好。

    可见叶薛二人受中医文化的熏陶,毕竟心胸坦荡,不计前嫌,同商人的气度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常宇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更多中药材
  • 在临床上现在这个湿气重的病人啊,还是非常多见的,那么湿气呢,也有很多种情况,比如说湿气蕴结在肝胆的,那么有的呢,就是湿气蕴结在皮肤的啊,像湿疹等,还有一些呢,就是在经络里,比方说关节炎呐,风湿这一类的,那么在脾胃呢,会有哪些表现呢?我今天啊......
  • 那么现在这种息肉的病人特别多啊,比方说常见的胃息肉,肠息肉,还有胆囊息肉。其实息肉呢就是身体上多长出了一块肉,多出来这块肉啊,有一些是有癌变风险的,所以呢,对于一些腺瘤型的,尤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今天跟大家说一下呢,尤其是哪一类人更容易......
  • 大家好,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这个日子,那么有患者来看诊的时候总是说他是到这个时候还是特别感觉这个脚凉啊,腿凉,特别怕冷,那么今天跟大家再讲一讲,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转发给你身边有同样症状的人。从中医来说呢,中医说脾主肌肉,肝主筋,那么肾呢主通一......
  • 萎缩性胃炎其实没有那么严重,也不需要那么多担心。之前说过就是萎缩性胃炎,我们把你监测十年, 20年, 30年,你也没有癌变,也不会癌变,在这个过程当中,除了监测呢,身体出现异常症状的时候进行一些调理,那么再一个就是饮食生活方式要做一些共同的......
  • 在临床跟患者交流的时候吧,有时候有一些误区,比方说就感觉胃息肉就是癌前病变,一定要把它切掉。其实跟大家说一下,在临床上85%到90%的都属于胃底这个腺体息肉,那么这类胃息肉胃癌的几率是非常低的。那么所谓的胃息肉啊,一般来说是发生在胃壁里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