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世界最早的针灸专书

    公元256年,晋代医学家皇甫谧,克服疾病缠身的重重困难,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历代针灸学的经验,写出了我国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皇甫谧出身在富裕家庭,到他这一代已破落,家贫如洗。从小父母早亡,寄养在婶婶家中,但他仍没有改变富贵家庭出身的破落子弟样子。一向好吃懒做,不耐艰苦,成天游手好闲,直到20岁还是目不识丁,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后来经过婶婶的开导和老师的教育后,才发奋读书。

    正当他战胜了安闲逸乐的诱惑,感到生活有意义的时候,突然患了风痹病:半边身子象针刺似地难受,有时痛得起不了身,请了几个医生都认为难治此病。他读了《内经》、《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医书后,就在自己身上扎针,有些穴位刺不到就叫儿子进针。就这样,靠针刺、拔火罐、按摩,治好了自己的风痹病。从此,他更努力钻研,决心效法古人整理针灸典籍,要把有用的医术继承下来。他叫儿子、学生一起工作。东汉以后,由于战争频繁,许多竹简都已散失,抄本也残缺不全,皇甫谧把各书中点滴的针灸资料都集中起来,逐条加以核对分折,并结合自己经验决定舍取。

    当时,晋武帝闻其名而诏他当皇太子的老师。他为了完成大业,辞掉了高官厚禄,并在婉言辞呈上向皇帝提出借书的要求。皇上为了表示自己是"礼贤下士",居然送给他一批书。皇甫谧十分高兴,抓紧时间攻读,又补充了不少针灸资料。

    有时天气不好,风痹病复发,不能执笔,他就躺在床上口述,让学生和儿子记录。经过几年辛劳,终于在他42岁时,写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针灸专著《针灸甲乙经》。

    这本书共12卷,128篇,书中对人体穴位进行了科学分类,并补充了许多古书中没有记载或没有名称的穴位,确定了349个针灸穴位。对每个穴位的治疗作用、禁忌证、操作方法,书中都作了详细介绍,还保存了大量过去散失掉的资料。这本书对我国针灸学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促进了针灸学的发展,成为后世针灸学著作的典范。

    公元5世纪,《针灸甲乙经》流传到日本、朝鲜。公元7世纪,日本也设立针灸科,用《针灸甲乙经》做教材。所以这本书不只是我国最早最系统的针灸专著,而且在国际医学交流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更多中药材
  • 昆布和海藻为常用的食物,这两种食物可以做成昆布海藻汤,那么昆布海藻汤有什么功效呢?昆布海藻汤怎么做呢?昆布海藻汤原料:猪瘦肉250克,昆布30克、海藻30克,生地黄30克,红枣10枚,香油30毫升,精盐、酱油、味精、姜葱各适量。昆布海藻汤的......
  • 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前者习称“白芥子”,后者习称“黄芥子”。芥子是常用中药材,性温、味辛,有润肺豁痰、消肿止痛之功效。但药品中有有白芥子和黄芥子之分,在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二者的区别:1、性状鉴别白芥子:种子近球形,直径2......
  • 有些妇女怀孕之后,害怕流产而要吃一些保胎药物,或者为了让胎儿发育良好而吃一些药物,殊不知这都是有害的。白芥子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功能温肺豁痰,消肿止痛。主治咳嗽痰多气急,胸胁痰涎停留,外疡流注阴疽。白芥子泥可外敷能除肿毒,对寒痰哮喘、胸......
  • 中风这种疾病一般都是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别看它叫中风,但是实际上和我们理解的被风吹到没有多大的关系,它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出现中风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失语的情况,这时候就可以使用白芥子这种药材来治疗中风失语了,效果非常不错,那么到底白芥子炒后功效......
  • 胃溃疡这种疾病现在是非常高发的,当我们患上了这种疾病之后,患者就会感觉非常的痛苦,而且经常会出现胃痛的情况,尤其是在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时,疼痛感觉就会加重,所以治疗刻不容缓,而中药材煅瓦楞子就有治疗胃溃疡的效果,并且效果不错,那么中药煅瓦楞......